高二上册化学教案学业水平例文( 三 )


第三部分电离平衡常数,是对电离平衡的定量描述 。根据K值,可以判断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大小,比较弱酸、弱碱的相对强弱 。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电离平衡的特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并为下一节水的离子积的学习奠定基础 。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学到对平衡体系进行定量研究的科学方法 。
教法建议
指导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复习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分析强、弱电解质与化合物分类(酸、碱、盐)、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类型的关系 。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区分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为学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打下良好基础 。
指导学生迁移化学平衡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学习电离平衡 。
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1)弱电解质溶于水后不能完全电离的原因是什么?(2)建立电离平衡的条件是什么?(3)电离平衡的特征是什么?(4)改变外界条件对电离平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让学生联系化学平衡的学习方法进行分析、讨论,独立寻求答案,获取知识 。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平衡的原理完全适用于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建立起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类比推理的方法 。在本节的教学中,不宜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地灌输知识,这不仅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知识的能力,而且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地使用电教手段,借助电脑动画,形象直观地模拟、演示醋酸的电离平衡的建立过程,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电离平衡的建立和特征,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
对于电离平衡常数的教学,要重点介绍其意义,使学生学会运用电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比较弱酸或弱碱的相对强弱 。而不应涉及有关电离平衡常数的计算 。这与化学平衡常数的教学思路上完全一致的 。
2021高二上册化学教案学业水平例文3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
2.举例说明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
3. 列举含有氢键的物质,知道分子间氢键、分子内氢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
4.了解“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应用 。
5. 在理论分析和实验探究过程中学习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
教学重点、难点: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的状态、稳定性等方面的影响 。
探究建议:①讨论:卤素单质、卤化氢熔沸点变化有什么规律?②收集有关“相似相溶”规则应用的具体资料 。③查阅邻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的沸点和溶解度数据,解释差异的原因 。④实验探究:氢键存在的证明 。⑤交流讨论:相同条件下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比氮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⑥查阅资料:“手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
课时划分: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必修(2)所学的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定义 。
[讲述]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电子对会发生偏移,是极性键,极性键中的两个键合原子,一个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
[板书] ]第三节 分子的性质
一、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
1、极性键:由不同原子形成的共价键 。吸电子能力较强一方呈正电性(δ+),另一个呈负电性(δ一) 。
[讲述]分子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之分 。在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使分子的某一个部分呈正电性(δ+),另一部分呈负电性(δ一);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
[板书]2、有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中,正电荷中心和负电中心不重合;非极性分子的正电中心和负电中心重合 。
[投影] 图2—28
[练习]根据图2—28,思考和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双原子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H2 02 C12 HCl
2.以下非金属单质分子中,哪个是极性分子,哪个是非极性分子?P4 C60
3.以下化合物分子中,哪些是极性分子,哪些是非极性分子?
CO2 HCN H20 NH3 BF3 CH4 CH3Cl
[回答]1、H2 02 C12 极性分子 HCl,非极性分子 。2、P4 C60都是非极性分子 。3、CO2 BF3 CH4 为非极性分子,CH3Cl HCN H20 NH3为极性分子 。
[讲解]分子的极性是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的向量和 。只含非极性键的分子也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含极性键的分子有没有极性,必须依据分子中极性键的极性的向量和是否等于零而定 。当分子中各个键的极性的向量和等于零时,是非极性分子,否则是极性分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