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初一政治整理方案( 二 )


第三步:教师总结 , 概括出友情的作用:
友情可以帮助我们排解生活中的烦恼和忧愁 。
友情使人分享更多的欢乐和幸福 。
友情促进个人和集体的进步 。
(三)反思交流——“假如没有友情 , 我的生活将是……”
1.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 , 充分想象 , 自由发言 。(领悟:每个人都需要交往 , 每个人都需要朋友 。)
2.出示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的挂图(或者课件) 。
(1)思考与交流:看“需要金字塔” , 哪些需要是物质方面的 , 哪些需要是心理方面的?
(2)讲解需要层次理论 , 着重指出被爱和爱别人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的需要 , 而友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心理“营养” , 是我们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教师还要讲清楚封闭心理的危害 ,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寻找友情 。(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 会有许多种需要 , 而爱的需要是一种基本的需要 。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 都是和友情相联的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 心理在变化 , 渴望得到理解和尊重 , 而这种愿望在和同龄朋友的交往中更容易实现 , 同学友情也就会成为中学生渴求的心理需要 。如果一个中学生长期得不到友情 , 就无法从友情中体会交往的乐趣 , 情绪会变得孤僻 , 长期下去 , 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 。所以 , 获得友情不仅是满足人正常的心理需要 , 而且也能维护心理的健康 。)
(3)温馨小语:
“得不到友情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 , 没有友情的社会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
(四)友情宣言活动——“友情真谛之我见”
活动过程:
第一步: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对“友谊”或者对“朋友”一词的理解 , 或说说自己所知道的一些有关友情的名人名言、谚语 。(也可以让学生填写教材53页“我对朋友的理解”栏目 。)
第二步:请学生走出来 , 对全体同学宣读自己的“友情宣言” , 然后找出自己的好朋友 , 请他接下去宣读 , 轮流进行 。
二、慧眼识人 , 慎重交友——辨别真假友情
(_学生交友的现状 , 认识交友的标准 , 让学生明确自己不是随意地和任何人都能交朋友的 , 而是有自己选择的“标尺” 。)
(一)童谣频道——播放歌曲《找朋友》
思考与交流——择友标准大家谈:
1.这首幼儿时代就耳熟能详的歌曲 , 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2.你心目中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的?
3.你的择友标准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哪些朋友可以称为损友?
(学生发言:3—4人)
(二)情景剧场(小品)(分_真的友情与庸俗的“哥们义气”的区别)
人物:小明、青年、两个坏学生、两个警察 。
情节:小明放学后 , 被两个坏学生拦住抢钱 , 高个子青年解围 。小明感激不尽 , 视其为恩人 , 并交为朋友 。平时和男青年吃喝玩乐 , 还学会了抽烟、喝酒 。小明受到了欺负 , 都让青年帮助他打架 。有一天 , 青年偷了一台照相机 , 让小明帮助藏起来 , .小明帮助藏了起来 。案发后 , 两人均被警察抓走 。
请学生分析:这个小品说明在交友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学生发言后 , 教师归纳)
在小品中 , 小明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能交那些对自己行为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 , 结交了这样的人做朋友 , 不会“帮”你 , 反而会“损”你、“害”你 。我们把这种对自己道德品行产生不良影响的朋友称为损友 。
孔子也发表过对损友的见解:
损者三友——
友辟:心术不正的人(容易引导你步人歧途) 。
友柔:华而不实的人(使你容易变得虚伪) 。
友佞:阿谀奉承、花言巧语、谄媚的人(使你目中无人) 。
我们的生活要求高质量的生活 , 我们的友情也需要高质量的友情 , 与益友交往是高质量的 , 与损友交往则是低质量的 。因此要善交益友 , 不交损友 。
(三)“我谈益友”活动——结交良友
第一步:请学生结合自己的交友经历 , 自由畅谈一下:自己(学生).与__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朋友可以称为益友呢?在自己(学生)心目中 , 益友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