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授课教学方案设计( 九 )


[归纳]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讲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将天平用于实验 , 用定量的实验法研究_分解与合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简史 。
(第3步验证实验、探究交流)
[提问]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其总质量到底是增加?不变?还是减小呢?如果你们按照学案上的四个实验设计方案中任选其中两个再进行实验 , 所得到的结论又会是怎样呢?与老师刚才所演示实验的结论是否相同?
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每一小组获得的结论相同吗?哪种结论是正确的?有个别小组的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在哪里?
[设问]天平不平衡是否意味着质量不守恒?实验结果与质量守恒定律是否相矛盾?
[追问]请同学们讨论可采取什么措施使天平平衡?
(第4步建立模型、突破难点)
[设问]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 , 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让同学们用图画方式展示出电解水的微观变化过程 , 并思考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数目的变化情况
(第5步知识活用、小结反馈)
[练习] 让学生做学案中的练习 , 在学生做完后进行练习讲解 。
[小结]谈谈本课题学习后你有什么收获与启示?
[教师评价]1、通过本课题 , 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探究→搜集证据→得出结论→解释反思 。
2、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化学规律 , 是分析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的理论依据 。
[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观察实验
分组交流、讨论 , 学生代表发言 。
学生的猜想有:
①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②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③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观察、听讲、思考]
[小结]天平最终还是保持平衡 ,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
倾听 。
[实验与探究]方案一: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二: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方案三: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方案四:向澄清石灰水吹气前后质量的测定 。
学生分成四人为一实验小组任选两个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前 , 小组内讨论学案上的实验步骤后进行实验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 记录实验现象及实验数据 。并根据所做实验完成学案中的表格 。
实验后小组内交流讨论
[分析与交流]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所得结论 , 组内分析原因 , 组外交流实验体会 。
[学生交流]学生思考、讨论后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与措施 。
[教师与学生共同小结]
1、方案三中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盐酸与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到空气中了 , 方案四中的天平向左偏转是因为增加了二氧化碳的质量 , 即反应前并没称量二氧化碳的质量 。
2、如果设计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 杜绝反应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 , 天平指针就不会偏转了 。
3、无论是密闭还是敞口系统 , 质量守恒的规律都客观存在 , 也就是说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
学生欣赏动画
[学生分析、交流、发言]
[归纳]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 所以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
[练习] 做学案中的基础题及提高题
[学生交流]
激发学生兴趣 , 设疑引入
帮助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形成初步意识 , 为后面分组验证实验打下基础 。
使学生了解一些化学史 , 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够像化学家一样学好化学的信心 。
让学生亲自动手 , 象科学家一样去研究发现 , 从而感觉科学探究的神圣 , 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 促进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 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 , 激发兴趣 , 享受成功的喜悦 。
追求一个开放的、自主的探究氛围 。
利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情境 , 及时进行分析 , 在质疑、争论、思想火花的碰撞中 , 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正确操作重要性的认识 , 发展和提高学生分析、思辩等多种能力 , 并加深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