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授课教学方案设计( 七 )


要求文体不限 , 语言流畅 , 想象丰富 , 字数为800-1200字 。
课后讨论: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已经启动 , 为了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 , 环保观念和措施应贯彻于西部开发的始终 。请你根据课本知识谈谈:在西部开发过程中 , 为避免水被污染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化学授课教学方案设计4
一、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课题1的内容 。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典型生活经验出发 , 运用宏观现象帮助理解微观的原理 , 反过来 , 微观的原理也可用于解释这些宏观现象 。将探究活动聚焦于“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这一核心问题 。本节课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二、学情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已经认识了物质发生的不少奇妙变化 , 并且有了“物质之间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物质到底由什么构成”等疑问 。这些问题正是本课题的切入点 , 也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对初学化学的中学生来说 , 分子、原子这些肉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微观粒子的确非常抽象 , 因此在本节课的授课中应该注意形象直观 , 帮助学生建立微粒的观点 。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能说出分子的三条性质 。
2.能够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生活中某些常见的现象 。
【过程与方法】
通过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日常现象 , 学习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据、音像资料等分析分子的性质 , 提高对奇妙的化学世界的探索兴趣 , 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子的性质 。
【难点】运用分子的性质特点 , 解决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
五、说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情境创设法、讲授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包括了四个环节: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巩固提升、小结作业 。我将会这样展开我的教学:
环节一:新课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 , 我会结合实际创设问题情景:在学习氧气的性质时 , 做过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 虽然实验是在实验台上完成的 , 但是很多人都闻到了二氧化硫的刺激性气味 。不仅如此 , 生活中还存在很多类似的现象 , 由此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 提起学习本节课内容的兴致 。
环节二:新课讲授
1.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在这里我会向学生演示品红在水中扩散的实验 , 他们通过观察品红分子在水中运动的现象和特点 , 会得出物质是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构成的猜想 。接着我会肯定他们的猜想 , 提出物质是由分子或者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 并且会通过出示苯分子、硅原子图片 , 说明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分子和原子 , 但是目前人类已经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直接观察到分子、原子 , 使学生感受到科学进步可以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
接下来我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微观粒子及其运动特点 。
2.分子的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首先通过1滴水中分子数目的介绍让学生意识到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2)分子间有间隔
接着提出水、酒精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 那么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 , 总体积是否等于100ml , 请学生观看视频并解释原因 。之后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可知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是存在空隙的 。我会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来分析固体、液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关系 , 通过物质热胀冷缩的现象判断物质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 。
接下来是分子的第三个性质 , 我会通过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 。
(3)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 , 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
首先根据生活中衣服晒干、酒精蒸发等现象提问学生“分子还具有什么性质”引发学生猜想 , 接下来我会通过氨分子扩散现象来检验学生的猜想 。
由于氨分子扩散现象需要的时间较长 , 所以我会采用视频播放的形式来进行 。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 。并且利用这一结论解释品红在水中扩散、水蒸发、桂花飘香等现象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 认识生活中的化学 , 感受化学的奇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