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教学工作总结 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10篇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相信各位教学工作者这段时间来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教学总结了 。那么如何把教学总结写出新花样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三年级教学工作总结1
国学教育势在必行,它对社会,对人类,对未来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所以国学不仅中国热,而且全球热 。我深深地感到国学教育的重要,决心将国学教育进行到底 。自从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以来,我和学生们每天坚持诵读国学经典,从中我们汲取到祖先的智慧,分享了成长的喜乐 。时间悄然而逝,却留下了不平凡的印记,我在此对过去、现在、将来做一个回顾、梳理和展望:
一、基本情况
对于学生,尤其是小学生来说,他们有能力理解的国学经典有限,真的能接触的原文也只是限定在比较浅近的文言文,所以“国学”对于他们来说,可触及的范围并没有那么广 。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不能够把所谓“国学”仅仅定义在几道可以死记硬背的文学常识题上,它的背后恰恰是更为广阔的文化与思维模式 。
小学对于“国学”这方面内容的考查基本还是针对大量的记忆性内容的 。但是我们都知道,学习讲究“厚积而薄发”,从小学阶段开始的积累,将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将来的初中乃至高中的考试中站在一个更可观的高度上,而不用埋头营营于某一个选项 。实际上,如果积累足够深厚,“国学”可以影响到极多方面的题目,而远远不止“文学常识”、“诗词鉴赏”或者“文言文阅读” 。国学的积累绝非一日之功,需要家长和老师更多的“深谋远虑” 。我们在小学埋下一颗种子,很可能到孩子高中或者大学阶段才能渐渐开出花来,但只要有益于孩子,想来我们长期的、持续的“浇水施肥”也就不枉了 。
二、主要成绩
传统经典中承载的“仁义忠恕孝悌礼信”的道德伦理观,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至今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通过学习,让这些传统美德根植于青少年幼小的心灵,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孕育纯朴的民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变得更加谦让、团结同学、尊重师长了 。国学经典让传统文化走进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规范着他们日常行为,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指南针” 。
三、具体做法
(一)认真备好国学教育课
为了改进以往单一背诵诗文的国学课堂面貌,构建新的国学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统一提出的备课要求,我认真备好每一节国学课 。课前,我在网上广泛收集《少儿国学》的注解和启示,了解相关的历史故事或文中提到的各类知识 。在自己读懂内容的基础上,构思教学环节,设计教学过程,力求让每节国学课都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 。如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精彩的故事引入,诵读中的各种背诵竞赛,让学生讲自己搜集的经典故事等等 。让备课这一环节有效地提高了自己国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让学生更加喜欢国学课,喜欢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 。
(二)不断改进国学课堂面貌
经典诵读进入课堂一年来,至今,国学教育课堂面貌已经历了三次变革 。
1.单一的诵读指导
实验初期,我们的国学课堂主要是在教师带领下,遵循“小朋友,跟我念”的六字真言,单一的教学生诵读经典内容 。在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最初的新奇过后,渐渐对这样单调的诵读失去了兴趣 。

2.趣味化诵读指导
为了激发孩子们诵读兴趣,我们采取了多种激励方式 。比如:教师领读,学生跟读;一小组领读,其他小组跟读;“小老师”带读,学生全体齐读;还由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赛读,同桌拍手读等 。还将背诵内容融于各种游戏活动中,比如学生边踢毽子边念,边跳绳边念,边打年萧边念,边做室内操边也念 。这样变换各种方式指导学生熟读,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读得有滋有味,劲头十足 。
3.全方位诵读指导
随着实验的深入,孩子们渐渐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诵读,他们对经典内容产生了兴趣,许多学生向老师提出疑问“老师,这句讲的什么意思啊?”一些家长也提出“能不能给孩子讲讲诵读内容的意思?” 。因此,在诵读的同时适当讲解文本内容,扩充孩子的知识面,增强孩子阅读兴趣呢 。
(三)认真参与传统节日纪念活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