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疫情防控常识知识 幼儿园疫情预防常识

一、经常性预防措施
1.
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消毒、通风
2.
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 , 不对着人咳嗽、打喷嚏 , 不随地
吐痰 , 不乱扔擤鼻涕的纸巾 , 不抠鼻孔 , 养成用鼻子呼吸的习惯 , 
3.
提高幼儿的免疫水平:预防接种、体格锻炼、生活习惯 。
二、幼儿园出现疫情时的预防措施

1.
五“早”原则: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
2.
【幼儿园疫情防控常识知识 幼儿园疫情预防常识】消毒:物表消毒、空气消毒 。
具体措施如下:管理传染源经常注意观察孩子精神和生活情况 , 做到及早发现 , 及早隔离 , 及早治疗 。
与病人接触者应进行医学检查和其它预防措施 。幼儿园幼儿缺席应及早查明原因 。
如因患传染病请假 , 要对园内幼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孩子在家庭里接触传染病人 , 家长要及时通知幼儿园 。对传染疾病的动物 , 无价值者 , 可以杀灭 , 有的可施行隔离和治疗 。
切断传染途径 对肠道传染病着重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除四害、用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措施 。对呼吸道传染病 , 戴口罩为简便易行的预防措施 , 保持空气流通 , 必要和可能时进行空气消毒 。

对以昆虫为媒介的传染病 , 可采用药物或其它措施防虫、杀虫、驱虫 。保护易感者适当锻炼与户外活动 , 增强体质 。
加强营养 , 劳逸结合 。做好预防接种工作 , 增强小儿免疫力 。
在传染病流行期间 , 应尽可能避免同病人接触 , 必要时可预防服药 , 如接触猩红热可服磺胺类药物等 。
如果有传染病发生 , 可以选择暂时时不要上幼儿园 。做好每一阶段的预防针和保健工作 。
在幼儿园里有效措施杜绝传染病发生应该如下操作:
幼儿活动与休息室以及各个房间要经常保持空气流通 , 保证师生身体健康 。尽量不要组织师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动 , 注意个人卫生 ,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 特别在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后要洗手 。不要共用茶具、餐具 。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 , 加强户外锻炼 , 保证足够休息 , 增强体质 。幼儿园保健室应按照规定定期消毒 。
另外家长要及时发现宝宝的身体状况 , 早有问题 , 早解决 。
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
甲类传染病(2种)是指:鼠疫、霍乱 。
乙类传染病(26种)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甲型H1N1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 。
丙类传染病(11种)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 , 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 。

传染病预防措施可分为:①疫情未出现时的预防措施;②疫情出现后的防疫措施;③治疗性预防措施 。
防疫措施
是指疫情出现后 , 采取的防止扩散、尽快平息的措施 。
从病人的角度来讲 , 关键在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 。
1.早发现、早诊断:健全初级保健工作 , 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责任感 , 普及群众的卫生常识是早期发现病人的关键 。诊断可包括三个方面: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资料 。临床上发现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及体征可早期诊断 , 如麻疹的科氏斑、白喉的伪膜等 。但有时应有实验室诊断 , 方才较为客观、正确 , 如伪膜涂片查出白喉杆菌 。在传染病诊断中 , 流行病学资料往往有助于早期诊断 , 如病人接触史、既往病史和预防接种史等 。此外 , 年龄、职业和季节特征往往对早期诊断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