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不到10%的文案策划人,掌握了“身份感”这一创作技能( 二 )


从本质看 , 初级文案和资深文案用的是同一套创作方式——USP、SCQA模型、故事、冲突、概念、洞察、画面感 。 方法和技术是通用的 , 就像小学生跟高中生写记叙文、抒情文的方法大同小异 。 文案提升不在创作技巧的提升 , 而在于“本我身份”的丰富和升级 。

只有不到10%的文案策划人,掌握了“身份感”这一创作技能

文章插图

随着工作升迁 , 人会慢慢体会老板的、客户的、总监的、受众的、媒体的“本我身份” , 你的文案创作会不自觉融合这些人对文案的评判标准 , 考虑他们的“身份诉求” 。 那时对好文案的理解 , 又上了一个台阶 。
因为 , 这些顶尖的行业人 , 早把“身份感”这一创作方式和营销工具 , 当成了手里予取予求的魔法棒 。 它是战神手里的画戟** , 王者手心的权杖 , 带着信仰发着光 。
通过“清晰身份” , 一个创作者找到了他要沟通的人群;通过“界定身份” , 划分出不同的社会圈层、阶级和簇拥 , 引发不同身份的人站队、靠拢 , 牵引出人的身份归属感、虚荣感和安全感 。 通过“明确身份” , 一个人找到了他在社会存在的位置 , 发声的方式 。
我还是有很多想法 , 但我开始不想表达 。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写文字?观点文章懂的人不用看 , 看的人又读不完整 。 ”写东西对我没了意义 , 这些我都没法调和 。 归根结底 , 之前的写作阶段是在摸索文案 。 走过那成长阶段 , 过往的创作身份已被我丢开了 。 我还把过往几年发出的文章都删了 。
我的“身份”不是报导案例的广告圈自媒体人 , 以职业文案审美来看 , 那些案例只是正常水平 。 我的身份同样不是行业点评人 , 我没想把嘴巴放在杜蕾斯、京东、咪蒙这些流量体上吸流量……
渐渐 , 我意义到“身份感”的确立 , 明确“我是谁、从哪来、到哪去”这类问题 , 对我的意义关乎人生方向、意义、理想 , 心里不会割让的地方 。
后来认清了 , 无论走到哪 , 做不做广告 , 写不写文案了 , 我都离不开创作者这个“本我身份” 。 创作和思考 , 是我与外在世界的沟通方式 。
职业文案人 , 有一双洞察世界的眼睛 , 可以去解读商业、营销领域里纷繁的乱象 , 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光 。 往后我会以 #文案视界# 为选题专栏 , 记录同时代创作人的思考和洞见 , 去写我在做的文案试验 。 这是我新的创作身份 。
【只有不到10%的文案策划人,掌握了“身份感”这一创作技能】当你找到了“本我身份感” , 你就有了去做好一件事的欢喜和意义 , 你就有了光 。 最后这段话 , 送给你 , 陪我一路走到2019的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