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四项基本原则

养生指的是根据生命发展规律 , 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而进行的保健活动 。 中国的养生之道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 ,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 , 为保护炎黄子孙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 。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篇》 , 指的是根据生命发展规律 , 采取能够保养身体、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而进行的保健活动 。 中国的养生之道历史悠久 , 源远流长 ,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独树一帜 , 为保护炎黄子孙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杰出贡献 。
如今 , 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 , 不少人在获取现代养生保健知识的同时 , 也在不断地向古人取经 。 在学习古代养生理论和方法的同时 , 应当坚持以下四项基本原则 。

中医养生的四项基本原则

文章插图

(一)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和健康观
人自出生之日起就意味着死亡的开始 , 生长壮老已是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 。 如何对待死亡 , 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 有的人能够正确对待 , 泰然处之;有的人则惧怕不已 , 惶惶不安 。 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 , 明知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症 , 仍然带领群众奋战在生产劳动的第一线 , 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 体现了一个唯物主义者对待死亡的大无畏精神 。 此外 , 全国各地由患者组织的“抗癌俱乐部”、“糖尿病俱乐部”等 , 也很好地展现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希冀 。 这一点 , 对老年人尤为重要 , 追求健康、渴望长寿是他们最大的愿望 。 老年人大多体弱多病 , 各种功能下降 , 希望能够老有所医 , 老有所乐 , 于是努力寻找延年益寿的方法 , 对医疗保健有着强烈的需求 。 因此 , 如果不能正确地对待生死 , 则很可能被时下一些以牟利为目的的医疗保健商所欺骗 , 成为他们获取利益的目标 。
(二)科学对待传统养生方术
我国古代养生理论和方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但受时代的限制 , 传统养生方术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 。 那么 , 该如何正确对待它们呢?科学的方法是去伪存真 , 去粗取精 , 剔除糟粕 , 吸收精华 , 这也是继承传统文化 , 获取养生知识的一个基本原则 。 需要提醒的是 , 近年来 , 随着回归自然和全球保健热的出现 , 一股崇古复古的潮流也随之而起 。 一些人利用人们追求养生长寿的美好愿望 , 披着科学的外衣 , 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旗号 , 到处兜售早已被扔进历史垃圾堆的封建糟粕和迷信巫术 , 干着图财害命的勾当 。 这些人往往以“某某家”、“某某王”自居 , 对此 , 应引起广大群众的高度警惕 , 特别是那些自称能包治百病的“神医” , 更要谨防落入他们的圈套 。
(三)因时因地因人施养
健康长寿并非一朝一夕或通过一功一法就能实现 , 我国历代养生学家都主张养生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 , 审证求因 , 辨证施养 , 多种形式 , 全面配合 , 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 例如 , “春捂秋冻 , 不生杂病”这句养生民谚 , 我们在运用时就要讲究“三因制宜” 。 从时间上来讲 , “春捂”主要在早春 , 一定要捂过“倒春寒” , 等气候基本稳定之后才能渐次减衣;而“秋冻”则主要在仲秋 , 一旦进入晚秋 , 就应当及时添衣 。 地域方面 , 北方应延长“春捂”的时间 , 并缩短“秋冻”的时间 , 而南方则恰恰相反 。 就人体而论 , 上述内容只针对青壮年和无病之人 , 对老人、小孩和患者就不能一概而论 , 而需加强“春捂” , 不可过早减衣;在晚秋时 , 则要尽快添衣 , 否则就容易生病 。 总之 , 养生除了讲求“天时、地利、人和”之外 , 还要进行辨证 , 若不问阴阳表里 , 寒热虚实 , 一个食疗方 , 大家都来吃 , 难免不出现问题 。
(四)有病不能讳疾忌医
从某种意义上讲 , 疾病也是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 , 与生命同样古老 , 相伴相随 。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 , 也不可能一辈子不生病 。 迄今为止 , 世上还没有使人长生不老的仙方妙法或灵丹妙药 。 所谓养生 , 不过是通过调养自身的生生之气 , 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 。 然而 , 一旦生病的话 , 就应当及时去找医生诊治 , 并听从医生的劝告和安排 , 信任放手 , 积极配合 , 切莫讳疾忌医 , 将小病养成大病 。 人命关天 , 健康无价 。 人们对时下的“养生热”要有冷静的思考 , 要始终把科学性放在首位 , 坚持上述“四项基本原则” , 学习传统养生理念和方法 , 结合日渐成熟的医学科学力量 , 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