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九大毒药 最毒的毒药竟然是——奎宁( 二 )


主要用于风湿顽痹,麻木瘫痪,跌扑损伤,痈疽肿痛;小儿麻痹后遗症,类风湿性关节痛,据说还可用于重症肌无力 。 中毒症状是最初出现头痛、头晕、烦燥、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咽下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土的宁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 。
解毒方法是使用中枢抑制药以制止惊厥,如阿米安钠、戊巴比妥钠或安定静注 。 然后洗胃,再后用、绿豆、、铭藤、(冲服)、各适量水煎服,连续服4剂 。
第七名.鸩酒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比鹰大,鸣声大而凄厉 。 其羽毛有剧毒,用它的羽毛在酒中浸一下,酒就成了鸩酒,毒性很大,几乎不可解救 。 但考虑实际情况,估计这只是传说,久而久之鸩酒就成了毒酒的统称 。
一种说法:鸩不是一种传说中的猛禽,实际存在,即食蛇鹰,小型猛禽比鸡大不了多少,在南方山区分布较广,如武当山地区 。 因其食蛇故被误认为体有剧毒,道士做法时的“禹步”经考证即为对其捕蛇时动作的模仿 。 还有一种说法,鸩是一种稀有未知鸟类,被人捕杀干净 。
第八名.另一种断肠草——钩吻
也就是葫蔓藤,又名野葛、毒根、胡蔓草、除腥、黄藤、断肠草、吻葛(这两个见于《梦溪笔谈》)朝阳草、大茶药、大茶藤、虎狼草、梭葛草、大炮叶,黄花苦晚藤、黄猛菜、发冷藤、藤黄、大茶叶(广西名)大鸡苦蔓等 。 是马钱科植物,一年生藤本 。 喜阳、卵状长圆叶对生,开小黄花,5萼漏斗状,卵状蒴果,花期8-11月、果12-2月 。 浙、闽、粤、滇、黔、桂都有分布 。 全株含钩吻素子(最多)、寅(最剧)、卯、甲、丙、辰、乙等生物碱 。
钩吻素寅动物实验致死量为0.8mg/kg症状为呼吸麻痹,钩吻素乙症状同,但有趣的是,此时动物心脏仍跳动,而且麻黄碱等物质无明显的解救作用,这就证明钩吻素不是作用于中枢神经或末梢神经,根据中毒后有肌肉虚弱表现,故一般认为其是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的 。 钩吻素甲毒性较弱,可用作镇痛剂与阿斯匹林合用效果更好,但它们都没有麻痹神经节的作用,这与箭毒科不同 。 对肾上腺素和平滑肌也有抑制作用,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心脏和使血压下降 。
钩吻素类(主要是钩吻素甲)可以治疗神经痛尤其是三叉神经痛,还可治疗急性脊髓灰白质炎,不过要命的是这东西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相差无几,用起来总叫人提心吊胆的,一旦呼吸有异常就要赶快采取措施 。 外用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痛、痈疽、金创等 。
中毒症状为:神经肌肉麻痹、复视、消化道灼痛、呕吐、腹泻、腹涨或便秘、心跳先快后慢、呼吸困难、虚脱等 。 前面提到钩吻素作用在脊髓运动神经元上,这就使对它的处理比较棘手,无特效药,一般的急救方法是洗胃、催吐、导泻等,中药可用三黄汤(黄岑、黄莲、、)灌服,或金银花榨汁和黄糖灌服等,还有一个偏方:鲜羊血乘热灌服也有效果 。
第九名.雷公腾
雷公腾生于山地林缘阴湿处 。 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及西南地区 。 根秋季采,叶夏季采,花、果夏秋采 。
功能与主治
雷公藤有杀虫、消炎、解毒之效,是我国江浙一带菜园中广泛使用的杀虫剂,有祛风,解毒,杀虫功能 。 也用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核、麻风等 。 其根、叶、花均可捣烂外敷,但用根敷后,过半小时须取去,否则起泡 。
中毒症状
潜伏期一般2小时左右如煎服或同时饮酒的症状就出现更早,且更严重 。 一般死亡时间约在24小时左右,最多不超过4天 。 中毒开始出现头晕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肌肉疼痛、嚎叫挣扎、四肢麻木或抽搐、肝肾区疼痛 。 血便、少尿、浮肿,偶有血尿、尿储留、血压下降、唇甲发绀,严重时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及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和尿毒症 。 偶因心肌损害并发心律失常、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鼻出血、吐血水、全身及寒丸疼痛,后期毛发脱落,皮肤接触时可引起炎症 。
解救方法
1、毒后能度过5天,预后较好 。 接触中毒者应立即脱离现场 。 。
2、治疗中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胀、肝肾区疼痛、尿中出现蛋白及血清转氨酶升高时应立即停药 。
3、尽快催吐、洗胃、导泻、灌肠 。
4.、静脉输入10%葡萄糖水或5%葡萄糖盐水 。
另;对症治疗:如肺水肿、心原性脑缺血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等均应按常规方法进行抢救 。 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钾及严重尿毒症时,立即应用透析疗法常有良效 。 腹痛用阿托品,神经症状可用安定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