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不出憋不住 保护“下水道”有秘方

生活中,很多人尿道都会出现问题,比如“尿不出”、“憋不住”,这该如何是好呢?下文专家告诉你答案,赶快去看看了解下吧!
尿不出憋不住 保护“下水道”有秘方
近日,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控学组,携手中国膀胱过度活动症诊断治疗促进联盟等,共同发布了我国首个泌尿外科门诊患者下尿路症状现状调查(LUTS China) 。
调查结果显示,40岁以上的LUTS中老年患者占泌尿外科门诊患者的70%,其中41~60岁的占30%,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 。 下尿路症状使35.9%的男性和53.3%的女性患者产生焦虑情绪,29.8%的男性和37.6%的女性患者则出现抑郁症状 。 很多患者受传统观念的束缚而羞于启齿,常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 调查还显示,65.8%的下尿路症状患者,是由良性前列腺增生及膀胱过度活动症导致的 。 他们最明显的感受有两种,一是“尿不出”,包括尿不尽、排尿费力、尿流变细以及尿流分叉;二是“憋不住”,包括尿急、尿频、夜尿、急迫性尿失禁 。
难言之隐:尿不出和憋不住
人类膀胱和尿道也可以说是人体内的“下水道”,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正常情况下,既要排得出,又要管得住 。 排尿时,膀胱压力增高,尿道压力降低,尿液通过尿道排出体外;储尿时,尽管膀胱内尿液不断增多,但膀胱始终保持一个相对低压,尿道压力超过膀胱,不出现尿失禁 。
“尿不出”和“憋不住”是身体病理生理改变的一个连续过程 。
引起“尿不出”的主要原因,在男性是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又称前列腺肥大,BpH),在女性是膀胱流出道梗阻(或尿道梗阻,原称膀胱颈梗阻,后一种称谓不科学,因为患者不仅膀胱颈,而且整段功能尿道压力都是增高的) 。 当某些原因引起功能尿道(控制尿液的尿道)延长、压力增高的时候,排尿阻力增加,患者表现为排尿费力、等待、尿线变细、射程变短、尿不尽,膀胱的尿液不能排完,排尿后膀胱有残余尿,严重的完全排不出尿液,称为尿潴留 。 尿道狭窄、尿道肿瘤、先天性尿道瓣膜等也会导致“尿不出” 。
“憋不住”主要是尿道梗阻引起的膀胱功能代偿性改变(临床上称为膀胱活动过度,OAB) 。 在梗阻的早期,机体有一种冲破梗阻的欲望,因此,膀胱功能代偿性增强,收缩力增加,维持正常排尿;随着病情发展,梗阻加重,膀胱不容易扩张,感觉过敏,膀胱逼尿肌不稳定收缩,轻度的表现为尿频、尿急和夜尿增多,严重的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 同时,神经源性膀胱、单纯尿路感染等也会导致“憋不住” 。
尿不出还是憋不住?一查便知
您的“下水道”情况如何?有专家建议借助I-pSS、OABSS自测表等工具实现自我诊断,从而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I-pSS是国际前列腺增生症状评分表的英文缩写,它将排尿困难症状和储尿期尿频、尿急、夜尿症状等共7项进行分数量化评估 。 医师根据患病程度进行治疗,临床上经常使用 。 此评分表也适用于女性尿道梗阻 。 而OABSS是膀胱活动过度的临床评分表的英文缩写,其内容与I-pSS相似,只是加入了尿急考量,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少 。
另外,由于引起“尿不出”和“憋不住”的原因并不相同,可以经过尿动力学检查,进行准确诊断 。
呵护“下水道”,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那么,怎么预防出现“尿不出”和“憋不住”,保护我们的“下水道”呢?或许马上有人会想到各种补肾品,其实,生活中,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就是对“下水道”最好的呵护 。
限制饮酒量,避免刺激性的食品,有节制地食用高胆固醇、多脂肪的食物和蛋白质;注意下半身的保暖,不要抑制自己的排尿;适度运动;饮用适量的水;通过泡热水浴来改善血液循环;不要久坐,少骑自行车,避免体重超重,预防便秘等,可以使下尿路症状得到适度缓解 。 女性“下水道”梗阻,多是由于盆腔炎、附件炎和尿道炎等引起尿道组织慢性炎性增生所致,远离不洁性生活,及时治疗泌尿生殖道炎症,可以减少下尿路症状 。
不焦虑,尿道张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是有大脑的思维活动,因此,排尿与心理有关,当遭遇“尿不出”“憋不住”时,很多人会感到焦虑,有的甚至变得抑郁 。 而这种焦虑和抑郁不仅不利于疾病恢复,甚至会加重病情 。 因此,缓解情绪也是呵护“下水道”不可缺少的一项措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