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营销场景化,让你的产品更吸引人】营销场景化, 让你的产品更吸引人士力架广告而消费者的联想路径越短, 就能越快想到你的产品, 不然等他具体细化到功能时, 可能已经想到好多别的选择了 。 因此聪明的营销人常常将产品和场景进行捆绑, 让受众产生记忆锚点 。 比如:这些都是将场景与产品进行记忆捆绑的广告 。 并且, 对使用场景的描述, 也变相的提醒了受众, 你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它/需要它, 给你创造买我的理由 。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想要推销一件产品, 要先谈场景的原因 。 在影视剧中, 我们通过画面和声音来呈现场景, 但是在互联网中, 由于条件限制, 多数情况下, 我们只能通过文字来模拟场景 。 这就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 怎么用文字模拟场景, 才能让人有代入感?很多人有一个误区, 就是把线下影视剧本中的场景元素一样不差的照搬到线上来, 非要写满4W1H, 用很多内容去描述场景中的画面细节 。 这样不一定错, 但是常常会导致一个问题, 就是篇幅太长了 。 互联网民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耐心, 三两句没能让他有感觉, 他很可能就跳出了, 再想把注意力吸引回来可就不容易了 。 比如这个榨汁机的营销文案:
文章插图
营销场景化, 让你的产品更吸引人这段话画面感是绝对有了, 但是代入感则很难说, 有多少人起床后会去剥菲律宾帝王香蕉?读到这里就已经从场景里跳出了, 你记得自己的香蕉是菲律宾产的还是海南产的吗?第一段文案的场景还不如第二段的下楼买豆浆油条让人有代入感 。 其实明白了场景的作用以及情节性记忆的原理 。 我们就应该意识到, 互联网中的场景作用主要是为了让消费者产生联想和代入 。 因此, 场景的选择格外重要, 它一定是高频出现的, 最容易产生情绪的场景 。 高频的场景一般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场景, 可以是坐地铁、做饭、陪孩子, 就不要出现什么晚会、结婚这种低频场景(垂直类贵商品可以考虑), 场景越普通消费者可能接触的几率就越大, 记住产品信息的机会就更大 。 甚至, 它不一定非要像影视脚本一样, 去描绘谁(Who)在何时(When)、何地(Where)、做什么(What), 如何做(How)等这些元素 。 只要能让消费者产生画面或情节性记忆的联想, 有一个很有代表性的情节, 甚至是台词都有可能让消费者瞬间进入状态 。 比如这句话:“对不起, 您所拨打的号码是空号……”你会瞬间联想到很多画面, 脑补很多情节, 因为这句话生活中、影视剧中太常见了, 你的大脑中存储了太多相关的情节 。 还有很多大学生找工作会听到的这段对话:“你对我们公司, 还有什么想问的吗?”“没有了…”“面试结果我们一般会在三个工作日内通知…”我们有时候描绘很多无用的场景细节, 无非是想广撒网, 希望某一个细节打中消费者, 但是如果篇幅太长, 消费者读到前面的场景细节, 还没有产生代入感, 那么跳出也是迟早的事 。 所以, 场景是什么不重要, 它可以是任何元素, 重要的是它能否唤起消费者的记忆, 它就像是一个信物, 让人看到、听到, 就能产生联想, 然后:让遇到过相同情况的消费者有代入感, “对对对, 我就是这样的”, 让他觉得与自己相关 。 让不知道我为什么需要它的消费者, 发现原来这些情况下我会用到它, 给他一个购买的理由 。 但是, 即便我们让消费者产生代入感了, 有购买理由了, 他就会马上下单吗?不一定 。 他也许会犹豫一下、考虑一下:“ 嗯, 看来我是需要一个***了, 等有空了我一定要买一个” , 然后转头又去忙别的了 。 场景确实能帮我们强化记忆, 可以让他在下次遇到相同情境时, 很快想到:我需要一个*** 。 然后打开天猫, 跑去别处下单了……他记住了产品, 但是没有记住你的品牌 。 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千万不要让消费者犹豫, 犹豫就是损失 。 所以, 光谈场景还不够, 还要有让消费者马上下单的刺激——痛点 。 痛点是恐惧, 就是告诉消费者, 如果你不会/没有这些, 你会面临什么痛苦、损失和麻烦 。 就是把这个场景下, 消费者最不想看到的, 最不愿发生的事情讲出来 。 恐惧远比逻辑强大, 正是这样, 营销专家总是通过唤醒潜在消费者心中的恐惧, 扰乱消费者的逻辑思考, 从而达到改变消费购买行为的目的 。 例如很多洗发水广告都以男女约会为场景, 过程中男主发现女主肩上有很多头皮屑, 这时女主往往会很尴尬、害羞, 紧接着的画面是女主使用过xx洗发水后, 头发再也没有头屑, 变得柔顺、亮丽, 在和男主交往的过程中也更加自信 。 其实这就是运用了场景+痛点的营销方法, 让人们担心自己在重要场合中(如约会等)被别人发现自己不完美的一面(如有头屑、口臭等), 产生一种对自己形象不够完美的恐惧, 刺激我们来购买可以让我们外形变得更加美好的产品 。 在这类场景中, 人们会比平时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 也会对自己的不雅外形更加感到恐惧、羞耻, 在深刻考虑到人群的社交和心理需求的基础上强化人们的焦虑, 营销的效果会事半功倍 。 和场景一样, 痛点也有优劣之分 。 这个痛点是否高频?会给消费者带来多大损失或麻烦?直接决定了这个痛点到底痛不痛, 对消费者的刺激是否足够 。 如果不高频, 带来的损失很小, 消费者就不会在乎 。 比如, 一款阅读训练的课程, 痛点是:苦恼自己总是读不完一本书 。 大家读一下, 觉得这句话痛吗?是不是感觉不痛不痒?“读不完一本书”给我带来什么损失了吗?或者是给我带来什么麻烦了吗?这句话里都没有体现, 我们可以这样改一下:买了很多好书, 想要把知识化为己用, 但自己总是没耐心读完一本书, 最后, 那些知识安静地躺在书架上蒙灰, 哪也没去 。 看到没有, 同样是读不完一本书, 但是后者我们增加了一个目标——读书的目标(想要把知识化为己用), 而读不完一本书成为了阻碍这个目标实现的障碍, 这就带来了麻烦和损失, 这就是痛 。 所以我们在分析痛点的时候, 可以先找到这个场景下, 消费者最想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找到这个目标之后, 分析什么会阻碍这个目标的实现 。 什么阻碍, 什么就是这个场景下的痛点 。 值得一提的是, 场景和痛点往往是绑定的, 不同的使用场景下, 使用目的不同, 痛点也不同 。 比如同样是不会PS可能会遇到的场景:找设计师作图, 设计师给你设计的海报一言难尽 。 这时候你希望自己会PS, 能够提出专业的设计建议, 协助设计师做出一张合格的海报交付, 但可惜不是: 你完全不知道怎么提建议 。 这句就是痛点, 多糟心啊!不会PS的你还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投了心仪公司的岗位, 通过初筛, 满心期待的去面试 。 借助上面的方法, 大家可以想一下, 这个场景下, 痛点应该是什么?面试官却说岗位要求必须会PS对吧?失望吧, 早不说清楚, 害我白跑一趟 。 消费者一旦处于痛点发生的场景中, 产品宣传的解决方案就会出现, 从而使产品信息出现在消费者脑海中 。 痛点和场景出现得越多越普遍, 回忆出产品的几率就越高, 那么产品的信息就不需要通过大量信息植入, 而是通过情节回忆出现 。 当然, 除了痛点之外, 消费者还有痒点, 也就是羡慕 。 即告诉消费者, 如果你会这些/拥有这些, 你会有多爽 。 前面讲的整容广告海报都展示整容后的效果, 就是此类:通过展示拥有后的效果, 来引发羡慕情绪, 刺激消费者下单 。 痒点很好理解, 我就不再赘述 。 回到开头的问题, 为什么你的 “产品卖点” 比别人多, 消费者依旧不选你?正是因为你理解错了卖点的含义, 所以你的卖点, 其实压根算不上卖点 。 卖点不是产品功能的罗列, 卖点是把产品功能, 以场景和痛点&痒点的形式呈现/表达出来, 这个才是有效的卖点 。
推荐阅读
- 教你用好场景营销,成功”勾搭”消费者
- 用户运营如何实施场景化营销?
- 3方面告诉你,用户运营如何实施场景化营销
- 床垫厂“借鸡生蛋”,利用场景化营销,月利润高达66万
- 如何玩转场景营销?7个经典案例深度剖析
- 营销 | 场景营销经典案例,企业如何利用场景获客?
- 企业想做好场景营销,那就看看场景营销经典案例吧
- 介绍软文营销的3大案例 软文营销的案例有哪些?
- 最强蜗牛海王三叉戟使用攻略-海王三叉戟满强化数据[图文攻略]
- 空气净化器怎样净化空气 哪些植物能净化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