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得一者可安天下 什么是移动社交?

2011年可以说是移动社交的元年 , 微信、米聊、陌陌都相继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而在此后的几年间 , 有移动社交新贵粉墨登场 , 也有的最后惨淡收尾 。
“社交、电商 , 得一者可安天下 。 ”
在互联网的江湖里 , 「社交」始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而伴随着塞班系统步入晚年 , iOS和Android进入大众的视野 , 一幅移动时代的山河画卷正在缓缓展开 , 而社交的故事也将由移动端的新产品们娓娓道来 。
2011年 , 微信登基、米聊沉浮、陌陌诞生 , 这一切说起来波澜不惊 , 却悄无声息地奠定了未来十年社交领域的生死棋局 。 这一年 , 注定是移动社交历史上挥之不去的一笔 , 也可以称它——移动社交元年 。
而今天的故事也将从这里展开 。
2011:微信登基 , 陌陌出世2011年伊始 , 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正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 野心勃勃的雷老板想在这这片处女地里插上第一杆旗帜 。
“手机会替代PC , 这才是未来的趋势 。 ”他说 。
时间倒回2010年十月份 , 一款名为Kik的软件上线 , 让雷军如获至宝 。 短短15天吸引了100万用户 , 他觉得Kik的登场像极了当年的ICQ , 这是占领移动互联网的极佳切入点 。 为此 , 雷军特地探访了腾讯总部 , 没有发现类似的项目 。
“腾讯给了我们3个月的时间 。 ”这给了雷总极大的信心 。
37天后 , 小米发布了中国第一款模仿Kik的产品米聊 。 可雷军万万没有料到 , 就在米聊立足未稳之际 , 从腾讯帝国的僻壤里(广州)杀出来一个张小龙 。 接下来便是微信和米聊的短兵相接、生死竞速 。
本以为Kik的本土化之争会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 毕竟雷军也是互联网界的传奇人物 , 却没想到高手过招凶险只在毫厘之间 。 张小龙仅仅用了两招 , 就让这场战争草草收场 , 并奠定了他封神的地位 。
2011年8月3日 , 微信2.5版本上线 , 新增“附近的人”功能 。 被一排排异性头像引爆的荷尔蒙如同病毒一样蔓延开来 , 帮助微信以日新增10万的速度横扫当时势头正猛的米聊 。
尝到甜头的微信在3.0版本再度发力 , 将bump上交换名片的功能“摇一摇”打造成了全民爆款 , 一时间满城尽是“咔嚓”声 。 在3000万台手机的晃动中 , 张小龙帮马化腾拿下了移动互联网的商务头等舱 , 更是将同一条跑道的米聊甩得连尾灯都看不见了 。
微信接下来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身在其中 , 我们就暂且按下不表 。 在这移动社交元年里 , “附近的人”不仅引爆了微信 , 还点燃了另一场战火:移动交友 。
如今寂寞无聊的男男女女已经不再像十年前一样泡在聊天室里聊骚、在深夜寻找有摄像头的QQ网友 , 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让人们慢慢接受了这样一种“事实”——网上的人大都是骗子 。
随着腾讯和SNS的崛起 , 虚拟世界的人际关系像是一夜之间就龟缩到以QQ、空间、人人为主导的熟人网络中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一项新的技术进入了移动社交领域 , 并且以“签到”的形式第一次展露头角 , 那就是LBS(Location Based Service) 。
2010年 , 如日中天的Foursquare正在成为一头独角兽 , 这款基于地理位置的手机软件鼓励用户签到并分享自己的定位 。 在移动互联网方兴未艾的时代 , 这种新颖的模式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目光 , 国内也出现了街旁、切克等模仿者 。 可惜这类产品终究没能建立起自己的社交网络 , 很快就被微博、微信所淘汰 。
但Foursquare对LBS的应用却给人们带来了灵感 , SKOUT、Blendr等交友软件开始利用这项技术帮助用户认识附近的人 , 让搭讪不再局限于酒吧、商场 , 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在手机上发生 。 而微信“附近的人”也是师从于此 。
这种线上建立联系的方式 , 与脱胎于现实人际关系的IM和SNS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移动社交也因此进入了熟人通讯和陌生人交友齐头并进的2.0时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