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春秋笔法的理解 春秋笔法的意思是什么( 六 )


他们重视的是阐发经文中的微言大义;而古文经学者则是把这些经籍视为历史文献 , 主要做为授徒讲学之用 , 注重的是文字训诂 , 首先要求把经文解释清楚 。 因为重点不同 , 师承不同 , 于是逐渐分成两大学派 , 造成汉代今文经学派与古文经学派的门户之争 。
在汉代今、古文学派长期的对立斗争中 , 起先壁垒分明 , 各不相让:在政治上 , 今文学派配合时务 , 关心世事 , 古文学派则主张复古 , 专心学术 , 趋于保守;
在思想上 , 今文学派倡言阴阳五行 , 以谶纬图书附会政治人事 , 古文学派则讲究典章制度 , 论政亦悉依古圣先王;在学术上 , 今文学派喜就经文以阐发微言大义 , 古文学派则多按字面以训解经文本义 。 演变到后来 , 不论是今文学派或古文学派 , 学者多株守一经 , 家有家法 , 师有师法 , 陈陈相因 , 牢不可破矣 。 起码在西汉末年已是如此 。
西汉自武帝“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之后 , 由于帝王的提倡和公卿的好尚 , 设科射策 , 劝以官禄 , 今文经学非常昌盛 , 很多今文学派的学者受到重用 , 有的立为博士 , 而古文经学则多止流行于民间 。
可是这种风气 , 到了王莽当政 , 或者说到了东汉以后 , 却有所改变 。 不但兼通数经的学者愈来愈多 , 而且兼采今、古文经的风气 , 也逐渐兴盛起来 。
理论上 , 学校里传授的是今文经 , 社会上通行的是隶书 , 但实际上 , 西汉以降 , 今文经学者鬯(畅)言微言大义的结果 , 难免假托圣人之言 , 求之过深 , 往往凿空而谈 , 因而流弊丛生 。
例如有人解释《尚书》中“尧典”二字或“曰若稽古”四字 , 可以多达数万字以上 , 烦言碎辞 , 令人厌烦 。 因而到了东汉以后 , 大约从和帝、章帝到安帝数十年间 , 经学界起了反动 , 兴起了新风潮 , 这也正是许慎学术上从成长到成熟的时期 。
汉代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 直至东汉末年而未息 。 兼采今古文经而编纂《说文解字》的许慎 , 就生活在这个时代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