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个裂变案例分析 裂变案例都有哪些?( 三 )


像送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实用性诱饵, 书本身就有其定位, 可以针对不同人群送不同的书籍, 达到最好的效果 。
适合会增值, 比如正当夏日, 一个价值39元的风扇带给人的吸引力要比一件几百年元羽绒服更大 。
(2)高价值诱饵
人性的弱点告诉我们, 人总是趋利避害的, 大的利益虽然我们会有怀疑成本产生, 但是其诱饵本身的感知价值是要远远高于付出成本的 。
这既是为什么很多人利用平衡车骗局低成本流量, 而用户依然会一次次被欺骗了 。
一切都是自愿的, 人傻还不让被割韭菜, 这是反社会发展的 。
(3)虚拟诱饵
虚拟诱饵有实物诱饵2个无法比拟的优势:1.无成本, 2.不需要用户提供个人信息 。
这就是为什么知识付费会大肆搞裂变活动, 一个好的知识付费裂变活动兼顾实用性, 针对性, 低成本 。
而现在的知识付费的壁垒越来越高, 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式, 用个人影响力+背书+平台流量扶持才是一个牛逼知识付费的核心竞争力 。
(4)网红系列诱饵
对网红和抖音同款的无法抗拒, 再一次证明了人性中的好奇并且从众 。
抖音同款向日葵, 抖音同款防晒霜, 网红钢笔、LUNA洁面仪都是非常好的裂变引流诱饵 。
关于诱饵, 并不是最能吸引用户的就是最好的 。
从用户的角度分析, 与心理账户一样, 用户对诱饵自有其价值衡量标准 。 表面是兴趣区分, 本质是价值观和目的性不同的区分 。

  • 为什么人类喜欢吃?为了生存
  • 为什么人类喜欢性?为了繁衍
  • 为什么女人喜欢美?为了更好的生存与繁衍
夏天的冰棍, 中秋节的月饼, 冬天的棉袄, 历史, 环境, 特殊时间点, 我们人类赋予了这些不同元素的关联性与价值, 从而产生了新的附加价值认知, 这些认知很大程度影响着我们的所有决策 。
女生总是不懂男生对电子产品的痴迷, 更无法理解其对电子竞技的爱好 。
男生也总是无法理解女生摆弄一大堆瓶瓶罐罐的化妆品, 更不懂为什么女生希望收集所有喜欢的颜色的口红 。 人为啥就不能相互理解呢?不能, 你不是我, 你不理解我 。
社会环境、基因共同决定了一个群体大的认知差异化, 而家庭和成长经历决定了一个人小的认知差异化 。
这一切都可以被同理心化解, 可是同理心=绝对的理性, 完全的同理心状态是不存在的 。 这也是富人与穷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障碍, 一叶障目, 不见泰山 。
同样的, 性别、阶层、地理、国家等因素都会影响用户行为决策, 如女性与美容产品的关联, 男性与电子产品的关联, 德国与啤酒的关联, 中国与食物的关联 。
诱饵的吸引只是一方面, 用户的行为决策更是受到获取门槛的影响, 也就是我为了得到这个诱饵我将会付出什么 。 当用户感知价值>用户感知付出成本的时候, 用户才会积极参与活动 。
关于平衡获客成本与用户参与度, 你需要知道:
LUNA洁面仪对女性粉丝有着无与伦比的杀伤力, 一件LUNA洁面仪, 官网售价在1580元左右, 淘宝代购也要1000元出头, 如果我想用LUNA洁面仪作为诱饵, 把获客成本控制在1元, 该如何使用?
很多人接触裂变, 是从知识付费开始的, 有人甚至认为裂变即是邀请好友 。
裂变有非常多的玩法, 拼团、助力、秒杀、1元购、抽奖、拼图碎片、宝箱系统、任务系统、邀请最多, 每一种都有其特点和适用环境及产品 。
很明显, 对于luna洁面仪, 邀请好友的方法并不是很适应邀请好友即得的玩法, 很少有人可以通过邀请1000人助力获得这个产品, 但我们完全可以用1分抽大奖做噱头吸引用户, 通过低成本的诱饵让用户确实有得到, 不至于对平台失去信任和动力 。
2、获客成本=活动带新量/活动总成本(推广成本+诱饵成本)
活动带新量受到推广成本和诱饵成本两个变量影响, 我们用定性测试方法, 让其中一个变量比如推广成本保持不变, 更改诱饵成本测试用户参与度 。
比如我用赫拉利简史三部曲做诱饵, 成本大概在80元, 设置3个维度测试, 分别为邀请40人、60人、80人, 我把3个不同二维码的海报分别投在1000个微信群, 同时通过渠道二维码设置了不同的自动回复内容 。 最后统计数据发现, 三个二维码带来的用户参与并完成有87人, 66人, 31人, 总计3480人, 3960人, 2480人, 那么结论显而易见:邀请60人是投产比最高的邀请人数, 获客成本达到了0.25元/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