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标点符号归纳 括号的用法

括号的用法(高中语文标点符号归纳)
欢迎+转发+喜欢!【系统写作】注重公文材料的时效性和全面性,推送最全、最新、最实用的优质公文模板,供您及时学习交流 。谢谢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
《人民日报》于2014年10月24日发布了新版《标点符号用法》 。你知道吗?本文将2011年出版的《标点符号用法》与1995年出版的《标点符号用法》进行了对比,指出了其中的许多重大变化 。这篇文章虽然是“旧闻新谈”,但是转载量很大,受到了很多网友的欢迎 。这一现象反映了大家对新版标点用法的兴趣和热情,也反映了部分读者可能对标点符号存在一些误解 。笔者就新版《标点符号用法》中应注意的几个细节发表一些意见,希望对读者有所启发 。

一、问号重叠,感叹号重叠,问号和感叹号一起使用,应采取慎重态度 。新标准指出“当多个问句一起使用或加重问句语气时,可以重复使用问号 。通常应该是单独使用,然后重用,最多三个问号”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新标准还特别指出:“在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求时,不宜重叠问号 。”事实上,书面语中三个问号重叠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在使用三个问号重叠的形式时,要采取谨慎的态度 。除非真的有必要,一般一个问号就够了 。
根据新标准,感叹号“在表达强烈情绪时也可以重叠,最多三个感叹号” 。还需要注意新标准的特殊点“没有异常强烈的情感表达需要时,感叹号不应重叠” 。事实上,在书面语中,三个感叹号重叠是非常罕见的 。因此,对这种用法也宜采取谨慎的态度 。
根据新标准,当一个句子含有疑问和感叹两种强烈语气时(如带有强烈感情的反问句和带有惊愕语气的疑问句),可以在问号后加一个感叹号(一个表示问号,一个表示感叹号) 。但需要注意的是,要用在“感情强烈的反问,语气惊愕的疑问句”等句子中 。
一般来说,问号要用在疑问句和反问句的末尾 。例如:
【高中语文标点符号归纳 括号的用法】(1)吵架能解决问题吗?不会吧 。(提问)
(2)十块钱一斤不算太便宜?(反问句)

第二,相邻的两个数连在一起用,不用停顿,有条件 。新标准指出“两个相邻的数字或相似的数字一起使用,表示一个近似的数字,通常没有停顿”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两个相邻的数字一起使用,没有一个大概的数字,只是一个缩写,用顿号比较合适 。例如:
(3)今天上课的是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 。
这句话的意思是“今天有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 。如果去掉停顿,“三四”和“五六”就成了估计,这句话的意思就变了,一般指的是来听课的中年级和高年级学生 。因此,句子中的停顿不应该省略 。
关于停顿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1...2...3 ..."现在在一些官方文件中可以看到 。这种写法不符合新标准关于隶属关系的规定 。应该写成“1...2...3 ..." 。也就是说,当“1”等阿拉伯数字作为序号时,不宜在其后加一个点,而应加一个脚步 。这种停顿不仅与新标准不符,而且是汉语书面语所固有的,与外国阿拉伯数字不匹配 。

第三,引文分段落时,合理使用引号 。根据新标准,“如果独立引用的段落只有一个段落,则段落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引号引用;当有多段时,每段开头只使用前引号,最后一段结尾只使用后引号”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常常在独立段落的每一段前后都加上引号 。根据新标准,最好不要采用这种做法 。
此外,《标点用法释义》(语文出版社,2012年9月版,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组织编写)指出,“标注成独立段落的引用语,也可以不加引号,用缩进的方法表示 。通常引语要比正文多缩进两个空格,即第一行空开头四个空格,正文结尾两个空格不带引号,但引语前面的正文结尾要有冒号或破折号 。”例子如下:
1987年5月26日,《中国法制报》第三版刊登了一篇关于海南岛烧荒开山破坏自然资源的报道 。看完之后,我心里忐忑了很久 。现在这篇文章被记录在下面——
五指山位于海南岛中部 。五指山绵延数百里,拥有丰富的珍贵野生动物资源和著名的绿色王国 。4月初的一天,我们驱车前往五指山主峰 。
…………
既然已经缩进了,采用这种方法时不宜引用引文,这样版面简洁 。当然,采用这种方法时,如果引文再次改变字体,引文与正文的区别会更明显 。

四、括号的形式和用法,注意句内句外的区别 。根据新标准,括号主要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圆括号()、方括号[]、六角括号[]和方括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