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大家,王羲之的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


书法家的故事(书法大家,王羲之的故事)
书法大家,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 。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 。
代表作品有《黄庭经》《乐毅论》草书《十七帖》《初月贴》《兰亭集序》等等,特别是《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 。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
王羲之造像
王羲之有许多让人称道的故事:
1.书成换白鹅
王羲之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成换白鹅”的故事 。
书成换白鹅
2.东床快婿
16岁时,王羲之被郗鉴选为东床快婿 。郗鉴有个女儿,年长二八,貌有貌相,尚未婚配,郗鉴爱女故要为女择婿,与丞相王导与情谊深厚,又同朝为官,听说其家子弟甚多,个个都才貌俱佳 。一天早朝后,郗鉴就把自己择婿的想法告诉了王丞相 。王丞相说:“那好啊,我家里子弟很多,就由您到家里挑选吧,凡你相中的,不管是谁,我都同意 。”郗鉴就命心腹管家,带上重礼到了王丞相家 。王府子弟听说郗太尉派人觅婿,都仔细打扮一番出来相见 。寻来觅去,一数少了一人 。王府管家便领着郗府管家来到东跨院的书房里,就见靠东墙的床上一个袒腹仰卧的青年人,对太尉觅婿一事,无动于衷 。郗府管家回到府中,对郗太尉说:“王府的年轻公子二十余人,听说郗府觅婿,都争先恐后,唯有东床上有位公子,袒腹躺着若无其事 。”郗鉴说:“我要选的就是这样的人,走,快领我去看 。”郗鉴来到王府,见此人既豁达又文雅,才貌双全,当场下了聘礼,择为快婿 。“东床快婿”一说就是这样来的 。
东床快婿
3.竹扇题字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路过山阴城(今绍兴)的一座桥 。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 。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 。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 。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 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 。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 。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 。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 。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 。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 。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
竹扇题字
4.巧补春联
大书法家王羲之每逢除夕都要亲手写春联贴之于门 。因为他的字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很多人都想得其字而又难得 。所以每年除夕他的春联一贴出,不到半夜,就被人偷偷揭走 。这一年,除夕又至,王羲之照旧写了“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八个字的春联,留下了下半截 。想偷对联的人一看此八个字太不吉利,便扫兴而归 。到了寅时,王羲之补了后半截,变成了“福无双至今朝至,祸不单行昨夜行 。”第二天一大早,想偷春联的人见春联变了样,皆赞叹不已,拍手叫绝 。
巧补春联
5.不避之字
斐松之、刘牢之、寇谦之、司马孚之、司马亮之、司马景之、司马昙之……王羲之的儿子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献之;孙子桢之、静之 。上述人为什么不避家讳?这里藏着个大秘密,与西汉张良有关的秘密 。王羲之一辈人名有“之”字的12个,子侄辈有“之”22个,孙辈12个,曾孙13个,玄孙9个,五世孙4个……陈寅恪说这些人所以不避讳是因为都是天师道成员,这个“之”是暗号、徽章 。而天师道老大张天师,是张良的八世孙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