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夜建起小汤山 小汤山医院几天建成


小汤山医院几天建成(七天夜建起小汤山)
2020年2月16日,北京小汤山医院改造工程病房区装修基本完成 。图片来源:中新网
封面新闻采访人员 李智
静坐在临时搬来的办公桌前,我异常清醒地思考着自己即将面临的重重考验 。未来是生或是死?是鲜花或是讥讽?
在即将奔赴小汤山,坐镇指挥应对非典型肺炎的生死之战前夕,张雁灵在内心里留下了这样一个问号—— 非典是一个问答题,人们找不到答案,或者,到处都是正确答案 。
从2003年4月23日至4月30日,整整七天七夜时间、整整七千余名建设人员,从无到有,小汤山医院诞生了 。
这座占地2.5万平方米的临时建筑,拥有1000张传染病床位,在51天的时间里,收治了全国七分之一的非典病人,无一医护人员被感染,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奇迹 。
小汤山医院的“速成记”,成为了中国应对大规模传染病的标杆范本 。
一场凶猛的疫情
疫情火急
首都北京成为一座围城
2003年,北京各医院转来的非典患者陆续进入小汤山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图) 。来源:中新社
人类为何如此恐慌非典?为何谈“非”色变?
凤凰卫视在《非典十年祭》的开篇,值得深思——当救人者医生反被病毒感染,需要被救时,而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不会产生对未知的恐惧呢?这便是答案 。
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的作家何建明说,2003年的北京城内,胡同口的大妈戴着红袖章,警惕着过往的每一个行人;如果100米内有一个人咳嗽,便会引发人群的慌乱 。
邱明月,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2003年4月10日,她的母亲因摔伤入院治疗,“入院以前,我再三向医生确认过,医院没有收治非典病人 。”她说 。
不幸的是,两天以后,和母亲同房的一个病人确诊非典,紧接着,前来照顾老人的邱明月,以及另外的9个亲属,全部陆续被确诊非典,一个家庭,便有个10人感染非典 。
这些真人、真事的回忆,是对非典最真实的写照 。
2003年4月20日,是抗击非典中一个特殊的日子,由于防治非典不力,卫生部长张文康、北京市委副书记孟学农被免职;北京非典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例,较之前一天成倍增加 。
从4月21日至4月底,北京市每天新增的非典病例数量快速增长,最高达到150人新增每天,疫情严峻、势如水火 。
如火如荼的建设
七千工人
七天七夜建起小汤山医院
2003年4月建成的“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已于2010年宣布拆除(资料图) 。图片来源:新华社
正在非典肆虐时,北京市共设置了21家定点医院,用于收治非典确诊病人和疑似病例,以及收治发烧、感冒的高危疑似人群,并没有专门收治非典的大型传染病医院 。
【七天夜建起小汤山 小汤山医院几天建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