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的意思 古调虽自爱( 五 )


魏文侯问夏紫:“为什么我一听古乐就想睡觉,但一听郑伟的声音就觉得神清气爽?古乐和新乐有什么区别?”夏紫接着做了一个大讨论,解释儒家关于礼的乐观主义 。简而言之,音乐和声音不是一回事 。你喜欢听的郑伟的声音不是音乐,所以德语的声音才能叫音乐,颓废的声音不能叫音乐 。
这一问一答,并非没有儒家音乐观的偏见,但仍能为音乐美学提供一些借鉴 。诗人刘长卿的感受与此类似 。不难看出,他不仅为老调感到惋惜,而且在拿自己和钢琴比较、自得其乐的同时,也觉得自己格格不入 。
生不逢时有错吗?当我们说某人不合时宜时,往往是讽刺,但在某些语境下,它可以既是欣赏,也是遗憾 。就诗人和艺术家而言,不合时宜有时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有时候是看清世界的荒谬之后的一种清醒的态度 。
庸俗的流行和高雅的丧失,使诗人既悲伤又无奈,但他却像一个孤独国家的国王,为自己不合时宜的诗加冕 。
尹明堂的音乐家之书
04
寻找知音
/ /
西北高楼古诗十九首
西北有高楼,顶上有浮云 。
舒洁之窗齐,三阶阿格 。
有一根弦在歌唱,那声音是多么悲伤!
能做出这首歌的人,没有一个是齐梁的妻子 。
大清随风吹,中乐飘零 。
再三叹息之后,慷慨多于悲伤 。
歌手很痛苦,但朋友很少受伤 。
愿双天鹅展翅高飞 。
/ /
也是不听琴声就找不到的诗 。
“西北方有高楼 。”从一开始,诗人就把钢琴演奏者安置在高楼里 。这栋楼在西北方向 。试想:西北方向是什么?地势高,天气冷,也是昆仑山的方向 。
“上云”,在这么冷的地方,一座高楼与云相遇 。一个好的诗歌读者,绝不会把这当成现实,而会立刻感到超然和飘渺 。昆仑山不是西王母所在的地方吗?那里不是有很多神仙吗?这些联想或者非诗人的特定含义,但也应该是他想冒充的虚幻情境 。
我们先往下看课文 。四句形容高楼之美,“窗开阖,亭有三阶” 。住在这些楼里的人不是神仙,也是神仙 。
从高楼上,有琴弦在歌唱,多么悲伤的声音!是谁在弹琴,为什么这么悲伤?“无是齐梁之妻”,是齐梁之妻那样的女人吗?齐梁妻子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左传》中,齐国大夫齐梁去莒国,死在莒国门口 。他的妻子无助、无助、无望,对着尸体痛哭,导致墙壁倒塌 。古琴曲有《齐梁妻叹》 。
听听你在钢琴上的想法 。“清商随风吹,中曲飘零 。屡叹,慷慨多悲 。”尚为曲名,旋律清亮明朗,声音悲愤 。中曲是中间的一段音乐,余音绕梁,挥之不去 。歌手一枪三叹,但若不能瞄准心口 。
下一句就像诗人对歌手的哀叹:“歌手会痛苦,但他的朋友会受伤 。”这里的诗意也很深,歌手演过的很苦,但更苦的是没有知己 。歌手正在一栋高楼里弹钢琴 。她不知道有人站在楼下偷听,理解她所有的苦楚 。
但最有可能的是,那些高楼和歌手只是诗人的幻觉 。孤独的诗人把自己的挫败和苦闷化为一个高楼上的歌者,借此与世界对话,写出自己的心事 。如果你遇到一个知心朋友,那么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我愿为一对天鹅展翅高飞 。”
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可以看作是古代人们对知音的期望的原型 。古代诗人在诗歌中所向往的,不是缪斯女神,也不是未知的神,而是已知的或潜在的知音 。如果我们审视它,也许我们可以问:有了知音,我们真的能高飞吗?
看看我们自己的处境,可以进一步追问:所谓现代性的“孤独”是没有人能理解你,还是没有什么值得理解的东西?换句话说,问题可能不是没人听你讲故事,而是你根本没有故事 。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 。作者:三本;编辑:张进;校对:刘保清 。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请转发到朋友圈 。
唱着老歌(唱着无人问津的老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