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论文字 古代汉语论文


古代汉语论文(古代汉语论文字)
《论语》语言研究
摘要:《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的开端 。刘熙《释名·释典艺》中日:“论语,记孔子与弟子所语之言也 。论,伦也,有伦理也 。语,叙也,叙己所欲说也 。”班固《汉书 。艺文志》中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由此可见,《论语》是一部重点记叙人物言语的书 。“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 。”因此,研讨《论语》的语言特色(特别是对话语言),是研究《论语》文学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
关键词:论语;语言;研究
一、引言
到目前为止,广大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论语》是一部以说理为主的哲学著作,但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学因素;并认为《论语》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 。对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在不断地探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又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 。有的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加以探讨,有的从情绪因素方面加以阐述 。本文认为《论语》的主要文学成就在语言方面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虽然谈不上严格意义上的纯文学作品,但在其整个说理的过程中,时常点缀着生动有趣、富有情理的文学语言,因而具有文学因素 。所以,挖掘《论语》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语言艺术方面着手 。可以说,语言是衡量一部作品文学价值的最重要的尺度之一 。
《论语》所采用的语言是以当时周朝流行的“普通话”(即“雅言”)及当时群众的口头语为基础,同时又吸取了前人书面语精粹、洗炼、典雅、整饰的长处,再经加工锤炼而成 。因而使得《论语》的语言达到了贴切、精炼通俗的境地,具有字稳句妥的特色,并形成了一种雍容和顺、舒徐含蓄的新的语言风格,显得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朴素无华、隽永有味 。这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并对后代的文学语言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刘鹅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经也者,恒久之主道,不刊之鸿教也 。。。调性灵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自夫子删述而大宝咸耀,……义既极乎性情,辞亦匠于文理,故能开学养止,昭明有融 。·“一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文用而未先,可谓泰山偏西,河润千里者也 。”
《论语》在语言艺术上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它不象《尚书》那样:“洁屈剔牙,”而是通俗明白,晓畅自然 。也不像《尚书》那样积压呆板,以四言为主;而是变化多姿,舒展自如 。它的词汇不仅丰富,而且新鲜 。语气词运用得特别多 。它非常善于把抽象的哲理凝聚在具体的形象之中,使深奥的理论文字具有盎然诗意,形成了许多蕴含着宝贵经验而又辞约义丰的格言警句,让读者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受到了经验人生的教育 。它还运用了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不仅加强了表达的效果,而且还加强了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和趣味性 。
二、简洁凝炼的语言
儒家“四书”思想内容一致,但语言风格各异 。《大学》、《中庸》相近,言辞趋“雅”,“书面”味浓;《孟子》语言尚“辩”,活泼流畅而丰润;《论语》则别具特色 。其语言质朴无华,但淡中藏美,拙中寓奇 。其行文虽“简”,却言辞明快;着墨近“吝”,却词精句凝 。
(一)议论说理扼要
从《论语》所录孔子师徒的言论看,其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简”特点 。无论是论“仁”、论“政”、论“纲常”,还是释“礼”、说“孝”、议“人事”,无不简明扼要 。这一特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直来直去不絮叨,不绕弯子不烦辞
孔子师徒的言论在《论语》中有两种形式,即以“子曰”或“×曰”形式出现的“独白”和一问一答的“对言” 。无论形式上是“独白”或“对言”,也不管内容上是阐述观点,还是回答问题,既不东拉西扯,更不拖泥带水 。所言只及“大意”,言辞干净利落,绝无半点絮叨罗嗦 。如:“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泰伯》)‘季氏旅于泰山 。子谓冉有曰:‘女能救与?’对曰:‘不能 。’”(《八佾》)“子路问政 。子曰:‘先之劳之 。’请益,曰:‘无倦 。’”(《子路》)
2.常用偶句作对比,不着释语无冗言
在论事说理中大量使用偶句形式对事物或事理进行对比,通过“正对”或“反对”来阐述观点或说明主张,这是《论语》在语言表达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论语》中的偶句数量众多,且结构严谨,字词对仗工整 。通过“正对”或“反对”其义自明,无须夹带解释说明文字 。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宪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