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教研总结( 五 )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初一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 。由于历史室的建设,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为直观教学提供了更现代化的广阔天地 。
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蔡伦燃起的理性之光至今光彩照人,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那么,纸是怎样造出来的呢?为什么说造纸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教材提供了七幅图 。《考古发现的我国汉纸的出土地点》告诉我们,我国不少地区在汉朝就懂得造纸 。彩图《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的纸》证明了“我国人民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张纸” 。彩图《居延出土的汉代简册》我们看到没有纸之前人们用竹木简作书写材料 。竹木简很笨重,《汉武帝时,文人东方所朔向皇帝上了一个奏本,竟用了3000片竹简,派了两个人才抬进宫去》 。书写材料还有帛,但很贵,不能大量使用 。随着文化的发展,需要有一种既便宜又方便的书写材料,这就推动人们发明了造纸术 。《蔡伦》是位改革家,在他之前,纸的质量比较差,产量也不高,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纸的使用日益普遍 。造纸的过程是复杂的,《汉代造纸图》以静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而教学录像“造纸术”片断,则以动态形式展现了造纸的过程:浸泡——蒸煮——碓料——打浆——抄纸——烘干 。《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的时间》我们看到,造纸术从我国先后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书写材料的面貌,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深刻地影响世界历史的进程 。从而认识造纸术的发明是了不起的科学大事,为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
这样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 。
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 。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 。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一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 。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 。
回答问题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 。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 。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 。例如:山顶洞人比北京人有了哪些进步?这是一道比较题,必须把山顶洞人和北京人进行比较回答 。但学生的答案是毫无判断、没有选择地照搬课文,反映出学生答题的水平较为低下 。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好习惯 。




【中学历史教学教研总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