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
9、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 读出音乐的旋律 , 读出穷兄妹俩的惊喜 , 读出贝多芬感情的变化 , (齐读第九自然段) 。(目的: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情感达到高潮)
10、师引导齐读最后一段:穷兄妹俩被这美妙的音乐陶醉了 , 而贝多芬更是万分激动 , 飞奔回客店 , 连夜把这首曲子记了下来 , 由此成就了这首世界名曲——《月光曲》 。让我们齐读最后一段 。
四、回顾全文 , 加深认识
1、朗读全文 , 再次质疑
这是贝多芬即兴创作的一首曲子 , 里面不仅表现了贝多芬丰富的想象力 , 更体现了他的这种对盲兄妹对贫苦人民的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 有感情地读一读全文 , 再来体会一下贝多芬创作这首曲子的过程 。同时 , 看一看还有没有新的问题 。
2、师:同学们 , 学了这个故事 ,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谈自己的感受)
五、课外拓展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 我们不仅对《月光曲》的创作过程有了更深的了解 , 同时 , 对贝多芬这位闻名世界的音乐家也有了更深的认识 。
课后 , 同学们可以再找一首贝多芬的曲子或你喜欢的其他曲子听一听 , 边听边像刚才这样展开自己的想象 , 然后把你想到的景象写下来 , 大家共同交流 。也可以继续查找有关贝多芬的资料 , 将这位音乐家的故事记下来 , 再次感受世界音乐家的高尚品格和音乐才能 。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课件2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 , 它告诉我们 , 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 。课文可以分两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地介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 。这段的最后一句“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
第二段(2——10自然段)详细地介绍了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 。这段是教学的重点段 , 训练重点就体现在这一段;抓住环境特点 ,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本段可分为三层 , 其中第二层(3——9段) , 写贝多芬走进茅屋里 , 为盲姑娘弹了两首曲子 , 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重点 , 同时也有一些使学生难理解的句子 。首先介绍了当时的环境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 , 突出了月光的明亮 。“月光照进窗子来” , 驱走了茅屋里昏暗陈旧的景象 。“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 , 显得格外清幽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 , 寄予深深的同情 。周围的环境是那么静 , 那么美;穷兄妹俩又是多么纯朴 , 多么可爱 。贝多芬触景生情 , 激发了创作的_ 。“借着清幽的月光” , 贝多芬“按起琴键” , 创作了《月光曲》 。
关于《月光曲》的内容是借皮鞋匠的联系表达出来的 。最初是月亮升起 , 平静的海面上洒遍了银光 。月亮越升越高 , 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 “忽然 , 海面上刮起了大风 , 卷起了巨浪” , 海面上的景象发生了变化 。“浪花一个连一个朝岸边涌过来 , ”“浪涛汹涌的大海” , 说明了音乐的节奏有了明显的转换 , 贝多芬此时想到的是穷兄妹俩的处境 , 心里十分不满 , 他要用自己的音乐表达出这种心情 。
二、教学目标
1.感受贝多芬同情热爱贫苦人民的思想情怀 。
2.抓住贝多芬的言行举动及感情变化 , 体会《月光曲》的创作过程及内容 。培养联想和想象能力 。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背诵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
三、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师:昨天 , 我们了解课文讲述的是贝多芬先生创作《月光曲》的传说 。谁能回忆一下贝多芬先生是在哪里怎样创作《月光曲》的吗?
生:贝多芬先生是在莱茵河边的穷兄妹俩的家里即兴创作的 。??师:我们都知道贝多芬先生是一位的大音乐家 。那么 , 你知道贝多芬先生为什么会在一所茅屋里即兴创作了这首《月光曲》呢?
推荐阅读
- 六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教案与课件 六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经典案例
-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件素材
- 奋组词语 吩组词语和拼音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手指》课件范文
- 万圣节高三语文作文1000字
- 泊的组词 薄的组词
- 气势磅礴的意思是什么 气势磅礴的意思
- 高中语文学什么课文 高中语文学什么
- 口是心非的意思解释 口是心非的意思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英语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