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上册基本语文知识点归纳( 六 )


官僚士大夫阶层思想庸俗、颓废,居豪宅,寻欢乐 。
3.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从本文表达的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来看,作者的思想是积极的;从他独善其身,避而不和庸俗的官僚往来,使自己与污浊的社会隔离开来等做法来看,又是消极的 。(也可有自己的看法)
2.人人都有居室,你喜欢的居室是什么样的?请描绘出来,并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略)
《记承天寺夜游》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 。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户]门 。[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 。[但]只是 。[闲人]清闲的人 。[耳]罢了 。
理解探究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兴奋喜悦转忧、孤寂宽慰、乐极难言之情
_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 。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 。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 。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 。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 。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 。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 。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 。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
《答谢中书书》
基础知识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
文言词语
【共】一起 。【谈】谈论,欣赏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颓】坠落 。【沉鳞】潜在水中的鱼 。鳞,借代鱼 。【竞跃】争相跳跃 。竞,争着 。【欲界】指人间 。【仙都】指仙境 。【复】再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