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你们知道吗?景颇族总共有12万人口,是中国民族大家庭的一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景颇族形成了灿烂多彩的传统文化 。他们许多内容与形式都是反映如今的新生活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与期待 。今天起名网小编带大家了解这个美丽的民族,了解他们的传统节日以及风俗习惯,想去这里景颇族聚集地旅游的朋友,小编还送上了旅游攻略哦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与风俗习惯

文章插图
景颇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人们必定受之感染,融入到这些节日中来 。下面小编就向大家一一来介绍景颇族的传统节日 。



目瑙节

“目瑙纵歌”,景颇语意为“大伙跳舞” 。景颇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后的九天内择双日举行,节期三至五天不等 。目脑作为一种大型的群众性歌舞活动,其由来已久,历史上,每逢丰年,出征、凯旋、婚姻嫁娶、敬祭鬼神等重要活动,均要跳“目脑” 。
景颇族最早居住于青藏高原,是氐羌族群的一部分,经过几次大的迁徙后才定居于今天的居住地 。“目瑙”是景颇族在漫长的社会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反映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宗教等习俗的文化现象 。竖立在目瑙广场上的“诗栋”(标牌)分阴阳(雌雄),当中所绘制的是反映景颇族的迁徙路线和其他生产、生活的图案 。举行大的“目瑙”庆典时都要先祭奠“木代”(太阳神),原因之一,“目瑙”舞来自太阳宫;之二,传说景颇族的祖先曾娶太阳女为妻,景颇人是太阳的子孙,“木代”与景颇族有渊源关系 。因此,景颇族贵族(山官)家一般都祭奠“木代” 。“董萨”(祭司)要进行“目瑙斋瓦”,用特定的形式和祭词叙述天地的形成,万物的诞生,景颇人的渊源变迁史等,内容无所不包 。这些活动,千百年来起着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作用 。

新米节

新米节景颇族有趣的庆丰收节日 。每年农历八九月间,当田里稻谷成熟时,家家户户都要欢渡“新米节” 。

新米节的前一天,主人家就开始准备 。他们背着插满鲜花的篮子,然后拣起一捆成熟的糯谷,背回家中,摆在鬼门旁边 。然后,便向各家发出热情的邀约,请他们在第二天作客 。第二天,男女老少和魔头欢欢喜喜地来到主人家,主人取出水酒迎接来客 。主宾互致问候完毕,就要准备新米节的饭食了 。妇女和小姑娘炒谷子、舂扁米、做粑粑、煮新米饭,上山采野菜 。小伙们欢歌结伴,下河捉鱼 。按景颇族的传统规矩,新米节这天不能杀鸡宰猪 。?宴饮开始之前,主人要行祈祷仪式 。他把粑粑、扁米、水酒、干鱼、干老鼠排好祈祝,向鬼表白心愿,盼望人畜平安,风调雨顺,祛灾除祸 。如能如愿,将来一定杀牛供祭 。

在新米节的仪式上,由年高德重的长者讲述谷子的来源 。据说在很久以前,景颇族种植谷子,但谷魂却上了天,地上的谷子长得不好,家狗见状日夜吠叫,终于把谷魂叫到了地上,从此,景颇族种植的谷子茁壮丰茂 。

因此,景颇族对狗另眼相看 。新米节这天,要先给狗吃饭,其次才是牛,然后才给老人吃 。新米节这天,人们一边饮酒谈笑,一面和主要总结农事,讨论下种的适当时机 。泡田水的使用 。栽秧的技艺,旱地播种的方法和时限,开荒的设计 。轮种的学问等 。新米节是一个庆贺丰收的节日,也是一个促进农业技术交流的节日 。

撤种节和尝新节

撒种节和尝新节,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梁河、陇等县阿昌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日和八月十五日举行 。

相传在远古时代,阿昌族人民中有个年逾古稀的老婆婆,每逢八月中旬收获季节,她总是不厌某烦小心翼翼地将各种谷物良种选留下来 。转送给各村寨的人民.由于帮助大家提高了耕种技术,她受到人们深沉的爱戴和尊重.一年的八月,老婆婆突然在收获前逝去 。为了弥补老人未能穿新、尝新而逝的最大遗憾,人们在她灵前敬献香喷喷的饭菜和新衣 。以后,每年八月十五日,阿昌族家家户户都用新收获的粮、菜、瓜果做饭,这样就形成了尝新节 。来年春天人们又将她留下的种子撒到地里,形成了每年三月十五日的撤种节 。

能仙节

是景颇族青年男女为主的聚会、唱歌跳舞的节日 。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二月十日举行 。这个季节正值春回大地,万物生长,辛劳一年的青年男女利用这一农闲的好时节,依照传统在依山傍水的平坦地方举行能仙节 。节日里,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的盛装,佩带各种的装饰品,聚集在一起,进行民歌、射击、打弹弓、刀舞等比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