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老师个人教学计划 小学阶段数学老师教学计划( 四 )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
6、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7、能辨认从不一样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
8、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
四、教学措施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本事和创新精神 。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终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 。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小学阶段数学老师教学计划4
(一)教学资料
本学期教材资料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
(二)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构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
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确定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
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
4.明白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
5.能辨认从不一样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应对称现象 。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
7.经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初步构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
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2.了解同一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解决办法 。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
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忙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
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
7.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