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四大变化!“双减”下的期末考试到底重点关注啥?( 二 )


史家小学德育副校长李娟分析说 , 从今年期末考试整个语数英卷面来看 , 更加关注全面、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和检测 。 以语文为例 , 原来可能只是简单的拼音写词语 , 但现在就提供一定的语境 , 让学生在语境当中进行标音填词 , 从而关注学生整个字、词、句、段、篇的素养提升 。 另外 , 语文卷面倡导大语文观 , 增加了很多阅读层面的材料 , 涉及新闻时事以及社会正能量、价值观的引领 , 比如太空课堂、建党百年等等 。 在数学学科 , 卷面会体现动手操作性 , 比如对于圆的认识会更多地结合生活当中的设计 , 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当中的数学问题 。
“‘双减’之下的考试 , 其核心要义是要把核心素养考出来 。 围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 学校会在试卷命题时 , 围绕批判质疑、乐学善学、信息意识、审美情趣和人文积淀等方面进行总体统筹 。 ”北京市京源学校小学部校长王琦提到 , 既然是要把核心素养考出来 , 那么一张试卷无法满足检测的最终目的的 。
王琦解释说:“小学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 , 孩子的年龄不同、年段不同 , 他们的心理特质、学习品质也会呈现出不同的样态 , 学校就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 比如小学一、二年级 , 学校组织乐考周 , 用一周的时间开展期末测试 , 用灵活多元的方式测评孩子;在三至六年级 , 学校除了依据课程标准通过学科试卷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核之外 , 还加入了综合性、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检测 。 ”据了解 , 在京源学校小学部高年级 , 学校发起了“小先生课堂”项目式学习研究 , 通过项目研究学习的方式 , 将学生的学科实践、综合实践、五育并举、生活教育等进行综合考量 。
03
考试评价变了
“评”出过程性学习
变化的不只是考试形式和内容 , 考试评价的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
采访人员采访发现 , 目前大多数学校采取的都是日常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 期末评价只是其中一部分 。
在北京市广渠门中学教育集团 , “双减”背景下的首次期末考试测评结果就不只是看分数 。 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广渠门中学附属花市小学校长李志伟介绍 , 在北京市启动“双减”工作后 , 学校教学团队就对评价方式的改革进行了系统评估和调整 , 对以往考核评价中尚不够高效的形式“去库存” , 引入效能更高、更彰显学习过程的评价方式 。 “针对考试环节 , 我们研究了如何降低考试压力、改进考试方法 , 确保学校考试指向教学的重要环节、学生的课堂表现 , 实现考试的高质量、高效能 。 ”李志伟说 。 以语文阅读为例 , 学校将每周的阅读打卡、读书笔记和期末的阅读测试相结合 , 让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评价各占比百分之五十 。 同时 , 在考试形式上也进行创新 , 在包含实验的学科评价中 , 增加了实践报告、课题答辩等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内容 。
“在传统的考试评价中 , 大多是他评 , 比如由教师或者家长来评定检测孩子的学习情况;但较少关注到孩子自我的反思和发展 。 ”在京源学校小学部 , 学校在期末考试的过程中 , 在评价环节 , 将学生也纳入其中 。 据了解 , 在期末考试结束后 , 学校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梳理 , 教师带着学生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回顾梳理一个学期以来的得与失;同时让学生自己分析试卷 , 从试卷当中来捕捉、反思自己的学习:“这道题错在哪儿”“曾经学习这块知识的时候我用什么方法来学的”“如果再出现问题我应该用什么方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