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新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学校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三 )


王秋旺认为 , 此举不仅能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 , 帮助广大学生将生涯规划、专业选择和学习动力有机统一起来 , 更有利于各个学科找到真正感兴趣、愿意扎根钻研的“后浪” , 促进高中与高校协同育人 。
除了选科选考 , 受访考生和家长还特别关心“两依据一参考”中的“参考” , 即综合素质评价 。 据了解 , 14个改革省份均开发了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 客观记录学生成长过程 , 作为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 , 这将逐步改变简单以高考成绩评价学生的方式和导向 。
在钟秉林看来 , 把综合素质测评档案用好 , 首先要“可信” , 不能有水分 , 更不能弄虚作假;其次要“可比” , 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 反映一个个活生生的学生的发展状况 , 不能千篇一律、套话空话;三是要“使用” , 高校要探索合理使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场景和方法 , 如一些高校在“强基计划”招生中就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

考试|新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学校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文章图片

2021年6月8日 , 在安徽省阜阳市第二中学考点 , 考生张婷婷结束下午最后一场考试走出考场后 , 收到妈妈送来的一束鲜花 。 王彪 摄
【考试|新高考给考生和家长带来哪些影响和新变化?学校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大学新挑战:注重专业特色与内涵建设
多位专家都表示 , 这一轮高考改革之所以称为综合改革 , 是因为这不仅是一场针对考试方式和考试内容的改革 , 更是通过教学—考试—招生链条的整体设计 , 倒逼学生培养模式的变革 , 既牵动高中教育教学改革 , 也影响高校招生录取环节甚至是专业培养方案 。
陈志文指出 , 过去按学校填报志愿 , 高水平大学的最低分数线往往可控 , 多数本科院校也不愁生源 。 在高校扩招背景下 , 许多高校“摊大饼”式布局学科 , 专业设置越来越雷同 , 甚至出现“千校一面”的困境 。 而新高考招生录取实行“院校专业组”或“院校+专业”的模式 , 理论上一个专业一个分数线 , 这给具有较强学科特色的普通高校提供了赶超机会 , 也为高水平大学的薄弱学科敲响了警钟 。 新高考改革与“双一流”建设形成合围 , 引导高校在学科布局上突出自身特色 , 注重内涵建设 , 有所为有所不为 。
“专业导向的志愿填报方式下 , 高校各专业的建设水平和选才要求都将在招生中予以体现 。 高校若要保持竞争力 , 必须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 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人才选拔方式和培养方案 。 ”朱佐想强调 , 高校要树立全面招生质量观 , 着眼“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 , 在招生设计上 , 将对学生选科要求相同的专业纳入同一招生类别 。 要强化专业内涵建设 , 优化专业培养方案 , 积极谋划布局战略新兴专业、交叉复合专业以及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前瞻专业 , 并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招生专业动态优化调整的重要因素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之前曾经出现“物理遇冷”“弃考化学”等声音 , 使得一些考生和家长在面临选科时有所犹豫 。
王秋旺指出 , 新高考一端是中学 , 一端是高校 , 中学应积极开展生涯教育 , 引导考生和家长理性选科;更重要的是高校要负起责任 , 对本科招生专业对应的选科科目进行规范要求 , 决不能为了保分数线而不顾相关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 , 对选考科目不作任何限制 。
陈志文给采访人员算了一笔账:物理非常强调体系性 , 也是逻辑思维训练的重要载体 , 在普通高校本科的92个专业大类中 , 有七成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物理基础 , 另有六成涉及化学 。 从人才培养角度看 , 建立强有力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势在必行 。 我们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权 , 也要高度重视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 , 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 (中国教育报采访人员 高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