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部学术界的《老友记》,透视了文科教育的艰难处境|读刊

Netflix网剧《英文系主任》(The Chair)在八月底开播 , 这部剧很快成为了欧美文化圈九月以来一直热议的话题 , 不仅受到影迷关注 , 甚至还有大学、研究机构特地为此举行了线上研讨会 。 一部描绘高校文科教师的职场剧 , 为何能引发欧美学术圈和文化圈的大讨论?

教育|这部学术界的《老友记》,透视了文科教育的艰难处境|读刊
文章图片

《英文系主任》海报 。
与此同时 , 《英文系主任》也在国内引发了不少文科教师和研究生的关注 。 近年来 , 青年教师“非升即走”的境遇、大学公司化、考核指标KPI化、文科边缘化等问题 , 也让许多青年教师在这部剧中感同身受 。 本期读刊 , 我们从《英文系主任》谈起 , 一窥美国高等教育的种种问题和文科教师的艰难处境 。
撰文 | 徐悦东
01
引发学术圈热议的“出圈”网剧
《英文系主任》是一部描绘大学文科教师的职场剧 。 吴珊卓主演的韩裔英文系教授金智允成为了彭布罗克学院(一所虚构的小常春藤大学)历史上首位女性英文系主任 。 在上任后 , 她被系里的一系列危机搞得焦头烂额——文科经费缩减、生源流失、教师内斗、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封杀文化、工作与母职的冲突、文化冲突……整部剧犹如一锅大杂烩 , 编剧将高校在媒体中屡屡曝光出来的各种现象以及美国社会的情绪“爆点” , 以一种非常讽刺的方式写入剧情中 。 这也使得该剧成为了反映美国高等教育生态的一面镜子 , 引发了北美学术圈的热议 。
许多大学媒体对这部剧做出了评论 。 《布朗大学每日公报》(The Brown Daily Herald)的评论人塞西莉娅·巴伦认为 , 《英文系主任》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 , 是因为其定位极其精准 , 其成功满足了文科研究生、高校教师、文化媒体人和知识分子这个细分市场的需求 。 这是一部学术界的《老友记》 , 因为那些人物就像老师们身边所熟悉的人一样 。 《英文系主任》揭示了很多复杂的问题 , 但并没有给观众提供解决方案 。

教育|这部学术界的《老友记》,透视了文科教育的艰难处境|读刊
文章图片

《英文系主任》在烂番茄网站引起的热议 。
的确 , 这是一部非常罕见的网剧 。 过去 , 美国有无数描绘律师、医生、警察、消防员、采访人员、金融从业者和IT从业者的职场剧 , 但并没有多少职场剧的主角是大学教师——尤其是人文学科的教师 。 这是很多高校文科教师在网上分享自己看这部剧的感想的原因——他们终于能在荧屏前“看见”自己了!加州大学默塞德分校英文系教师Mai-Linh Hong表示 , “作为一名亚裔女性英语系教师 , 这部剧既搞笑又令人不安 , 这部剧仿佛就在偷看我的大脑 , 简直是一部专门为我定制的黑色喜剧 。 ”对于准备做文科学术的研究生来说 , 这部剧让他们仿佛看见未来 , 因而极具代入感 , 比如 , 豆瓣网友“Blavatsky”评论说 , “课上只有三个人的中世纪文学老太是我的未来吗……”
当然 , 影视剧毕竟是虚构的 , 有些老师也指出该剧对学术界有所误解的地方 , 比如 , 罗格斯大学卡姆登分校英文系的Lisa Zeidner教授调侃道 , 其实如今美国有73%的高校老师是合同制的 , 他们没有终身教职 。 所以 , 每次当系主任在校园里散步的时候 , 都会有非终身教职的老师气喘吁吁地跟着系主任 , 恳求多开一门课 。 因为他们开一门课平均能拿2500美元 , 他们一个学期至少需要开五门课来满足较低的生活质量 。 而在剧中 , 彭布罗克学院英文系的大部分老师都有终身教职 。 有关非终身教职的教师的惨状并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 。 这部剧到底描绘了什么 , 让其能成为美国文化圈和学术界的爆款网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