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压力|刘擎谈教育内卷:现行培养模式中,最缺乏对品格的养成

茁壮君说:
最近十年 , 教育生态的“内卷化”骤然加剧 , 尤其近年来日趋激烈 , 已发展为全民的教育焦虑 。 北京大学社会学者郑也夫曾用“学历军备竞赛”一词来表达中国教育当前的现实 。
如何用哲学思维抵抗教育的焦灼?8月中旬 , 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刘擎出席华夏基金·2021哈佛AUSCR青年峰会 , 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 , 与一众青年分享了自己的洞察 。
2021年初 , 在一档辩论综艺节目中 , 他以其睿智、儒雅又兼具温度的观点圈粉无数 , 被称为 有温度的“人间清醒” 。
刘擎指出 , 现代人的焦虑来自现代社会的双重压力——“工具主义”和“唯我论”带来的压力 。
工具主义的取向 , 让社会对人的培养目标变得单一化且功能性 。他说 , “社会不太在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 只关心你能够完成什么样的功能 。 而这个单一化的目标一定跟财富、利润有关 。 然而 , 人有着丰厚而全面的知觉 , 不是某一个庞大机械中运转的齿轮或螺丝钉 , 无法在这样的单一标准中感到幸福 。 ”
刘擎认为 , 我们需要摆脱现在的焦虑和所谓内卷 , 但方法不是让大家躺平 。 “所有的进取心、积极性都是重要而值得鼓励的 , 但不应该全部投入在一个极为单一的目标和狭隘的路径中 。 ”他表示 , 在社会的系统性焦虑面前 , 个人仍然有积极生活和作为的空间 。
在最宽泛的意义上 , 教育包含社会化的所有影响 。 在刘擎看来 , 品格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被忽略和偏失了 。
他告诉茁壮君 ,教师和父母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 , 而不只是强化课程学习 。 “这是要点所在 , 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处理争议、怎么迎接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 , 都是特别重要的事情 。 ”
刘擎 , 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美国马凯大学硕士;著有《2000年以来的西方》、《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西方现代思想》、《中国有多特殊》等 。
现代人的焦虑源自何处?
在《刘擎西方现代思想讲义》的开篇就提到 , 做一个清醒的现代人有三个标准:明白自己是谁 , 自己在做什么 , 以及为什么这么做 。
时代洪流之中 , 人们似乎无法逃开人生焦虑的困境 。 刘擎教授把这种焦虑的症结追溯到了现代性的大背景中 。 “为什么古人没有这么多困境呢?以色列历史学家、《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认为 ,古人的生活有章可循 , 少有变化 , 可以‘抄作业’ , 而现代人则要‘独自原创’属于自己的剧本 。 这也就带来了现代背景下许多特定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 。 ”
他认为 , 现代人的焦虑来自现代社会的双重压力—— “工具主义”和“唯我论”带来的压力 。 而这两者还时常彼此冲突 。
说起工具主义 , 熟悉刘擎的人皆有所耳闻 。 2021年初 , 在综艺《奇葩说第7季》中 , 他就以一句“人是目的 , 而非工具”得到社会共鸣 , 迅速“出圈” 。

双重压力|刘擎谈教育内卷:现行培养模式中,最缺乏对品格的养成
文章图片

刘擎
刘擎解释 , 许多现代人已经习惯把生活中的很多活动看作是达到某种目标的工具 , 而不是热爱其本身 。 并且 , 工具主义的社会文化取向把人引向非常单一的目标 , “比如 ,当你问出现在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虽说现代社会价值多元 , 但大概相当多的人的答案都是追求财富、权力和名望 。 这在每个社会几乎都能达成共识 , 尤其是财富 。 我们不去反思 , 只知道它是好的、流行的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