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为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点赞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义务教育其他年级由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期末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的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
这个规定出得好,小学一二年级早就不该进行纸笔考试了。
考试|为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点赞
文章插图
首先,小学一二年级纸笔考试,不能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水平。
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习才开始,语文、数学等学科主要学习的是方法和思维,而非是知识。
方法和思维是在知识的学习中逐渐形成的,需要一个知识由少到多、由低到高,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以数学为例,1+1=2,在大人看来是多么地简单啊,如果仅让孩子记住也很容易,但若要孩子真正学会,却是非得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这是因为,数学学习,最重要的不是记结果,而是要培养和发展“抽象能力”。
现实中,数学中的“1”并不存在,只存在1个苹果、1个桔子,1个人,1家人,1个学校,1幢大楼,1个城市……
“1”是在对诸多现实事物分析、比较,概括后抽象出来的,2、3、4、5……这些数字,实际上是对同种属性同类事物多少的比较,其加减乘除是对“同类事物”的合并与拆分。如果忽略这一点,将2个苹果和3个桔子放在一起比较、运算,就没有了任何意义。
人数学抽象能力的形成,要依赖于学生大脑的发育程度,依赖于对大量现实事物的接触和体验。
6岁的孩子,大脑发育才基本完成,尚不完善,且不同孩子有个性差异,有的快些,有的慢些。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到20岁时,才基本停止发育,而10岁以前,还是一个“非常不稳定”的时期。
有一个同事的孩子,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次考试,有一道题是计算“11+11”,孩子的结果是“23”。当然不会得分了。
回家后,同事问他:“11+11等于多少?”
“22啊!”孩子毫不迟疑地张口就来。
同事问:“那你考试时怎么等于23啊?”
“奥,你问考试时啊,那时我觉得就该等于23?”孩子很认真地回答。
“那是为什么呢?”同事问。
“忘了,不知道为什么,反正那时我就觉得应该等于23!”孩子摸摸头,一脸的无辜。
这个孩子,后来学习很好,现在考进了我们县最好的高中,而且成绩很好。
大家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报道:一年级某某孩子考了98分,全班倒第一。因为倒第一,家长很着急,双休节假就让孩子去补课,最后补来补去孩子成绩还是没上去。
实际上,孩子考98分,其实也就错了一道题。这道题为什么错?孩子自己也说不明白,道不清楚。但是,就像我同事的孩子,错了不一定代表不会。会也并不能保证他在在考试中就能做对,但是即便孩子做错了题,得不了分,也并不标志着他的学习就出了问题!
这样说好像有点像绕口令,但一二年级的小学生的的确确就是这样——“时而明白,时而糊涂”。他们就是在这“明白“与”糊涂”的交错中,能力渐次生成,随着年龄增长、年级升高,才会渐渐稳定。
所以,低年级孩子的纸笔考试,不是意义不大,而是根本就没意义。如果用这个成绩来衡量孩子的学习水平,没有任何参考价值。试想,就一二年级的学习内容来讲,98分和100分,能力到底有多大的差距呢?
考试|为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点赞
文章插图
其次,纸笔考试,无论出怎样出题,大多都是“记忆力”测试,特别是一二年级更是如此。
小学一二级学生,大脑基本上是“空白”,正是“过目”不忘的时候,你让他们记东西非常快,不管理解不理解,他们都可记下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