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谐同教育”:共生的美好样态( 二 )


一个月后 , 在执行校长潘照团的指导下 , 科学教师陈翔、体育教师李雄、美术教师张盼翔、心理教师杨玉婷联手呈现了一节别开生面的多学科主题整合课《蝴蝶》 , 这是我校第一次全学科大境脉主题整合课程教研 。 当时 , 与会的特级教师、温州市教研院胡玫院长给予了高度评价 。 课后 , 我打电话向杭州师范大学徐丽华教授汇报 , 她用怀疑的口气说:1小时太短了吧?我自信地说:1小时更符合小学生年龄特征 , 更常态 , 能走得更远 。 徐丽华教授很好奇 , 亲临听课后也给予了充分肯定 。
学校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式学科整合课研讨 , 每学期开展一次主题式学科整合课的优质课评比 , 并在徐丽华、孙芙蓉、陈素平等专家教授指导下 , 从课程的研究走向课堂的研究 , 从单学科走向跨学科 , 从跨学科主题整合课到超学科学习 , 不断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 如在单学科教学中 , 我们提出了“三界四步”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 打破“重教轻学”的残局 , 突破“重学轻人”的格局 , 击破“重经验轻科学”的僵局 , 让教师在试课、磨课、验课的过程中快速提高教研能力 。 在理论架构、开发体系逐步完善之中 , 全校也掀起了多学科主题整合课的教研热潮 。 我也参与其中 。 最终 , 在大家的努力下 , 五周年校庆之际 , 全校教师的研究成果《小学多学科主题整合课:教什么 , 怎么教》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了 。
多学科主题整合课的研讨 , 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 。 后来 , “境脉学习整体变革”获省教研课题二等奖 , 学校也因此荣获温州市课程改革样板校等荣誉 。
家校联动:在学习规程上赋能
办好一所学校 , 不仅要“尽力” , 更要“借力” 。
趣味田径运动会、发展恳谈会 , 学校邀请高校工会主席参加;校园文化建设 , 学校邀请教授、书法家王客题写校名 , 邀请张真博士、徐文正教授谱写校歌;邀请李校堃院士开设“院士讲坛” , 设立“院士奖学金”;邀请温籍数学家季理真教授与“小数学家”面对面交流;邀请中科大少年班学院陈旸院长与“小科学家”面对面……
学校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代表座谈会 , 倾听家长的声音 。 那么 , 家长代表怎样产生?既要有高校教师代表 , 又要有村民代表 , 于是我们决定让各班根据学号抽签决定 。
学校鼓励家长进课堂 。 为了提高家长课堂效率 , 我们统零为整 , 启动了“家学周”活动 , 将家学课堂固定在一周五个半天进行 , 在班主任指导下交由家长授课 。 家长带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 , 或带着孩子抵达科学的殿堂 , 看看“生长因子”如何修复破损细胞;或动手设计制作风筝 , 在动手实践中体会空气动力学与春风拂杨柳的联动;或跟着生命胶囊走进人体的世界 , 探索人体的奥秘……“家学周”为孩子打开了从未抵达的“新世界” 。
由于新冠疫情影响 , 学校启动了“云家学周”并融入“真人图书馆”项目 , 邀请了高校教授、博士加入“真人图书馆”资源库 , 并建立线上搜索引擎 。 此后 , 又融入“百名博士进校园”活动 , 内容涵盖了医学、物理学、环境科学、经济学、生物学等20门学科 。
学校、家庭、高校和社会四股力量合理协调优化 , 以“家学周”为契机 , 从“家学周”衍生出“家校部落” , 融合四者之力开展优质高效的“家学”五育课程 。 2019年4月 , 学校成立了心理工坊 , 21位温州心理专家成为首批专家组成员 , 为师生提供专业的心理减压服务 , 为心理教师提供技能培训 , 定期开展家长沙龙活动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