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能力|做会讲“道理”的班主任

当班主任明确道理“是什么”时 , 只是完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 。 如何将道理传递给学生?好故事有结构有条理 , 听者可以把知识、情境与情感加以整合 , 道理因此变得通俗易懂、鞭辟入里、直抵人心 。 本期刊发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高洁的第四篇文章——
————————————————
通过阅读 , 我们可以增长学识 , 涵养心性 , 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 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 但这些是班主任“自己”获得的知识与体验 , 班主任如何将自己的“获得”传递给学生?若语言表述深奥、乏味、平淡 , 学生肯定提不起兴致 。 只有班主任的这些“获得”与学生的思想产生关联、语言表达富有吸引力时 , 道理才能被学生接纳、理解并转化为内在的需求 , 才能真正滋养学生的心智 。
有趣使道理直抵人心
当班主任明确道理“是什么”时 , 只是完成了班主任工作的一部分 。 一方面 , 在应试、内卷的背景下 , 一些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科学习 , 兴趣爱好、人际交往、精神需求与道德发展都要为学科学习让步 。 另一方面 , 人的注意力在碎片化信息的侵扰下已经成为稀缺资源 。 当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时 , 班主任若要得到学生的认同与信服 , 不仅需要讲道理 , 还需要把道理讲得生动有趣 , 激发学生对道理的好奇 , 探索道理背后的真相 , 学生因此产生恍然大悟之感 , 好奇心得以满足 。 此时 , 道理才会深入人心 。
有研究者认为 , 人们正在从以计算为特点的信息时代向以创造为特点的概念时代转变 。 信息时代 , 人们思维路径的运行是线性的 , 以逻辑推理与计算机般的运算为特点 。 而在概念时代 , 人的创造性将成为主流 。 班主任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 , 而不是一台计算机的工作 。 在这种情况下 , 班主任更要成为有趣又有料的人 , 我们需要具备设计能力、会讲故事的能力 , 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思想的光芒 。
【设计能力|做会讲“道理”的班主任】经常听到一句话“吸引人的是风格 , 而不是物品本身” 。 这一观点在教育实践中也一样 。 当我们发现一个班主任有趣时 , 一定是他的行为或言语吸引人 。 那么 , 班主任怎样讲道理才能吸引学生 , 并与之产生共情?答案是“设计与讲故事” 。 设计 , 就是改善班主任的工作思路 , 建构完整的说理系统 , 把要讲的道理进行意义建构 , 以此明确说理逻辑及教育目的 。 而讲故事 , 就是在此基础上把深奥的道理、复杂的事物讲得深入浅出、妙趣横生 , 以情感冲击力唤醒孩子对道理的认知 。
设计使关键信息显现
要想帮助个体学生解决具体问题 , 同样需要班主任做好设计、讲好故事 。 学生会在班主任的讲解过程中厘清思路 , 看到问题的本质 , 判断并捕捉到关键信息 , 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 。 在这个过程中 , 班主任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 , 通过话语表达激发情感 。 在这种基于设计的互动关系下 , 班主任的说理才最容易在学生身上留下痕迹 , 就像血液在学生身上流淌 , 融入其中的是班主任的教育魅力 。
比如 , 我在与一位班主任交流时 , 她曾经讲了一件如何引导学生遵循内心的热爱而非功利因素填报志愿的事情 。 这位班主任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遵循自己的内心报志愿 , 而是对学生讲 , “如果以遵循内心的热爱为出发点报志愿 , 你选择的是一种‘生产性的努力’ , 这有助于你将精力投注在成长中;而如果你从功利因素出发报志愿 , 那么你也许会面临‘分配性的努力’ , 但你的精力会放在分‘蛋糕’上 , 分社会资源的‘蛋糕’ 。 对比两种选择 , 我认为聚焦自己的热爱总会有所收获 , 因为这种内生力量在自己的可控范围之内 , 成长自己说了算 。 而关注‘蛋糕’的选择只能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 因为‘蛋糕’是否给你不是你说了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