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城|“谐同教育”:共生的美好样态( 三 )


虽然在各方联系中总会有困难出现 , 但“谐同”发展的理念让我们与家长最终都走到一起 , 这时候的学校德育不再只是常规意义上的规范学生行为举止 , 而是从内到外改变孩子的眼界、气质、德行 , 这将会让他们受益终身 。
师生共长:在舞台上给你留个位子
办学之初 , 学校临时招聘了一批大学毕业生 , 又调入几位高校教师家属 。 教师团队中有班主任经验的只有3位 , 一年级6位语文教师中有4位是新教师 。 这样的师资能得到学生与家长的认可吗?
我有些担心 , 但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 我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 同时提出了教师应具备“书卷气、底气、大气”的要求 。 在工作中 , 我喜欢教师提意见 , 并在沟通中与他们进行思想的有效碰撞 。 学校每学期召开教师工作交流会、教育故事会、德育300秒论坛 , 由教师分享朴素的实践智慧;每学期进行金点子、钻石奖评选 , 引导教师将每一件小事做出教育的味道 。
前不久的市学科骨干评选 , 学校只有2个推荐名额 , 却有多达15位符合选拔要求的年轻教师参与竞争——这只是学校教师成长的一个缩影 。 几年来 , 一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 潘照团校长被评为市特支计划教学名师 , 出版多部著作;连旭萍副校长被教育部选派赴澳门担任教学指导师 , 著作即将出版;2位教师荣获全国数学文化优质课大赛一等奖;8位教师荣获市教坛新秀或学科骨干称号;6位教师荣获市优质课一等奖;12位教师被评为高级教师 。
“在舞台上给你留出一个位子”是学校报告厅墙上唯一的一句话 , 这个“位子”不仅是留给专家、领导、教师、家长的 , 更是留给每一位学生的 。 学校不只有一个舞台 , “泉川星秀场”“小数学家讲坛”“小文学家讲坛”“小科学家讲坛”“清廉教育讲坛”都是学生的大舞台 。 第一次“星秀场”活动 , 一位三年级学生拿着话筒唱歌紧张得“瑟瑟发抖” , 那一幕让我记忆深刻 , 也坚定了我们为孩子成长搭台的决心 。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特殊经历 , 孩子们成长了 。 在每一次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 , 学校都要求学生拿着话筒发言 。
玩是孩子的天性 , 儿童的成长需要玩 , 我们留出时间让孩子玩 。 孩子成长也离不开活动 , 需要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学会守则、学会控制情绪 。 我们不遗余力地开展各种活动 , 如读书节、数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主题晨会等 , 让每一位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平台 。 我们与温州晚报合作成立小采访人员站 , 参与世界温州人大会和世界青科会、文博会等采访 。 还与温州晚报联合成立市青少年媒介素养学院·思辨学院 , 通过大境脉校本课程与媒体素养系列课程培训 , 提升学生应对信息时代的综合能力 。 学校开展南拳、瓯剧、京剧进校园活动 , 让学生感受不同活动项目带来的不同体验……
孩子是智慧的源泉 , 是学校的主人 。 “童渡”“手印墙”“N次方”“童心食代”等场馆都由学生命名 , 校园里到处镌刻着孩子的姓名;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活动方案由学生策划;校长、老师向学生拜师 , 学生挑战校长、老师……我始终坚守一个信念:学校里小舞台上的展示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 我想 , 学校本来就是为学生而存在的 。
为了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 , 学校又组建了教育集团 , 并在分校试行级部制改革 , 将其分成“低年级部、中年级部、高年级部”三个微型小学校进行办学 , 以此来翻新“学校管理”这片土壤 。 我觉得当把管理权力下放至一线教学之中 , 管理才能拥有更强的活力 , 教育才有更强的支撑 。 在完善分校发展顶层设计的过程中 , 我们提出了“润泽教育” , 创生了“润泽课程”“试错课堂”……学校正朝着高品质办学之路快速发展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