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一堂熟悉又陌生的语文课( 二 )


当堂抄写、听写 , 这一教学方法(环节)的道理、价值不用我赘述 。 熟悉的是写字 , 感到陌生的是时间如此充足 。 这是我从教以来从未听过的语文课 。
学习活动三:熟读课文
读课文 。
听写词语后 , 管老师又安排了朗读课文 , 又是12分钟 。 这一次读与前面学习活动一的读略有不同:一是读的内容除了课文 , 增加了4个关键句;二是读的要求提高了 , 比如同样的2分钟读课文 , 在前面的基础上提升为“正确、流利、不拖调” 。 在学生自由读、齐读后 , 强调对4个关键句的朗读 。 同一个时间每一个学生都在读 , 老师随时叫停、随时范读 。
听课到此 , 我耳边回响的除了读书声 , 还有“家常课”课堂管理口号 。 请听——
师:任务单放旁边 。 说停笔!
生:就停笔!
师:说坐正!
生:就坐正!
师:这次读课文 , 要求:正确、流利、不拖调 。 时间2分钟 , 时间—不到!
生:读书—不停!
师:2分钟 , 开始!(屏幕出示2分钟倒计时 , 学生自由朗读 , 教师巡视观察)
(2分钟时间到 , 闹钟响起)
师:时间到 , 说坐正!
生:就坐正!
师:检测大家的时候到了 , 说拿书!
生:就拿书!
师:我们齐读第一、二、三自然段 。
这些口号很简单 。 课堂上 , 管老师领读 , 学生跟读 , 看似一板一眼 , 读的过程、方法却各有巧妙——
有时 , 一边读一边做动作 。 比如 , 管老师说“说拿书” , 学生一齐说“就拿书” , 同时需要拿起桌上的讲义 , 学生一开始有点儿手忙脚乱 , 练了几次就熟练了 。
有时 , 变着花样读 , 很好玩 。 比如 , 管老师说“时间不到” , 学生齐说“读书不停”;管老师变化节奏 , 说“时间—不到” , 学生很聪明 , 大声接道“读书—不停”;管老师继续换花样 , 说“时—间—不—到” , 学生心领神会 , 仍大声接“读—书—不—停” 。
课堂管理口号贯穿于整节课 , 学生像训练有素的学习部队 。 很奇怪 , 四年级的学生竟然兴奋于课堂管理口号 , 他们越对越响亮 , 越对越熟练 , 越对越兴趣盎然 。 熟悉的是读书声 , 陌生的是嘹亮、好玩、有效的管理口号 。
学习活动四:当堂做题
当堂做题 。
学生用时5分钟 , 要求不看书 。 两个题目指向的都是整体感知:一个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课文主要内容 , 另一个要求学生完成填空 , 概括全文 。 尽管学生读了好多遍课文 , 但要独立完成题目 , 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 他们在紧张地思考着 。
管老师在巡视中表扬“严守煜都做对了”“我要看看邹宇阳 , 不错”……先完成的学生出声背诵奖励题 , 这已是一些学生第二次背诵奖励题了(第一次是在学习活动二) 。 “家常课”是课上的每一分钟都被有效利用起来的课堂 。
时间到 , 闹钟响起 。
师:说—放—好!
生:就—放—好!
师:刚才周子灿说自己会背了 , 高光时刻来了 。 说看周子灿——
生:就看周子灿!
周子灿背出了奖励题 , 全班学生掌声四起 。
课马上要结束了 , 管老师夸了两个孩子 。 一个是熊美琳 , 这节课上这名学生的朗读进步大 , 从不通顺到很流利 。 另一个是张祖睿 , “张祖睿主动问了我两个问题!”学生们又鼓掌 。 管老师提出更高要求:“张祖睿的写字速度也是数一数二的 , 期待张祖睿的字再漂亮些!”
不陌生的是做题 , 陌生的是当堂完成了那么多的学习任务 , 陌生的是管老师一句又一句、具体到学生名字和行为的表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