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全集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最新( 四 )


3. 动手动脑,指导探索 第一:数方格求面积 首先,发挥教材的作用,指导学生看教科书75页,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同桌对答案 。接着,教师放投影显示方格图,指名回答 。最后小结,点拨引导,质疑引思 。师导:刚才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求三角形的面积,既费时又费力,并不容易求得准确,我们能不能象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一样把三角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再求面积呢?
第二:指导实验,观察、归纳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
首先,从直角三角形推导 。根据学生准备的学具,引导学生初步感知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表象;要求学生拿出其中的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 。老师逐步提出问题,(幻灯显示)先提出:①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再提出:②每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③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让学生带着问题逐个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 。
其次,要求学生按照以上的教学和学习方法,分别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进行拼摆 。其中,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摆实验之后,教师投影显示拼摆过程边讲边演示(图):首先把两个锐角三角形重叠位置,接着旋转、平移,就出现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教学环节更加生动、具体形象,感染力强,帮助学生加深对公式来源的理解 。
再次,归纳求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生带着问题通过主动的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总结,使学生非常容易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为初步检验实验的效果,教师再放投影显示题目要求学生回答以下问题:①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② 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③ 三角形的面积=( ); ④ 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学生齐读 。4 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例题 。先板书例题,用不同颜色表示数量关系以突出重点 。接着要求学生读题、看图、解题 。然后指名回答,集体纠正,教师板演解题过程 。最后,质疑问题,提出:为什么要除以2?突出重点,深化理解 。
5. 巩固训练,深化理解(1) 基本性练习:指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和高,分别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回应复习题3中的设疑,老师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求它们的面积吗?(2) 趣味性练习:2判断题,用手势表示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个完全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 ) ②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 ) ③三角形的底边为6厘米,高为3厘米,它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 。( )④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 )(3)对比性练习:2. 下表中给出的是三角形或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算出每个图形的面积,填在空格里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底(厘米)86.29.612.5高(厘米)3.54.86.316面积(平方厘米) (4)发展性练习,课本79页第7题 。以上四类形式不同的练习题为检查教学效果,根据教学目标,题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坡度;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既巩固所获得的知识,又深化了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加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既体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又体现了能力的培养 。符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
6、课堂总结: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和你学会了什么?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
7、家庭作业:练习十八第6、9题 。
一年级下册数学微课教案设计最新模板5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6~98页 。
二·教学要求: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初步掌握9加几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