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浙大教授王立铭:如何科学地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看点 很多家长在孩子开启“问题宝宝”模式时 , 难免会招架不住 。 孩子有好奇心是好事 , 不过如何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 并给到他有帮助的答案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王立铭教授 , 结合自身的养育经验 , 分享了堪称教科书式的应对之策——科学式问答 。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童行书院(ID: tongxingplan)
文丨王立铭 编丨Amanda
孩子为什么会问“为什么”
凡是带过娃的爹妈都知道 , 娃到了两三岁以后 , 追问“为什么”就成了带娃的日常 。
对什么都好奇、都感兴趣的宝宝当然是爹妈的心头好 , 但是说真心话 , 能完美处理“为什么”的爸爸妈妈可能不会太多 。
这倒也不能全怪家长 。 很多时候 , 孩子们的“为什么”简直无穷无尽 , 而且能从所有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角度冒出来!
在我这个科学家奶爸看来 , “为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非常的特别 。
“为什么” , 看起来和很多同样来自孩子们的其他问题长得差不多——比如:
“这是什么?”
“我们在哪儿?”
“现在几点了?”
“出什么事情啦?”......
以至于新闻学、教育学乃至警察破案的过程中都会经常把它们相提并论 。
比如大家可能都听说过 , 新闻学理论里有个著名的 Five W’s:
What
Who
Where
When
Why
有时候还会加上一个H(How) 。 但是仔细想想看 ,“为什么”这个问题和其他几个W有着非常深刻的区别 。
一个最显著的差别可能是 , 其他四个W都可以通过观察得到直接的回答 。 小朋友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可以告诉爸爸妈妈 , “刚才我在公园里和三个小朋友一起玩捉迷藏了” , 或者“昨天下午茜茜老师批评了乐乐” 。
在这些描述里 ,Who:小朋友、老师、乐乐; What:玩捉迷藏、批评; Where:公园里; When:刚才、昨天下午 , 都是可以直接观察到的 。
但是这个 “为什么”就不是观察本身能解决的 。
说的严肃一点 , 在问出这个问题的一瞬间 , 我们就知道 ,我们的宝宝们已经在关注世界万事万物背后的联系和逻辑了 。
比如上面两句简单的陈述吧 , 如果非要追问一个“为什么” , 那么答案可以是:
基于个人动机的 , 比如“我就是喜欢到公园里玩”;
基于事件顺序的 , 比如“我在公园里碰到了他们 , 于是我们决定一起做游戏” 。
基于因果关系的 , 比如“因为乐乐跳舞的时候偷懒了” 。
这其实也是“为什么”相比其他的“W”问题 , “为什么“这个问题最让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觉得印象深刻(不管是高兴还是头疼) 。
因为这个问题 , 用个时髦的说法 ,是一个开放结局、多线程、需要反复动用逻辑判断和价值判断的复杂问题 。
其实说来很有意思 , 我们整个人类的文明史 , 可以看成是反复追问“为什么”的历史 。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 , 在生物学范畴里 , 人类的遗传物质与我们的近亲黑猩猩、大猩猩们相差无几 。
经过反复训练 , 这些人类的亲戚们甚至还能掌握人类引以为豪的语言(当然是通过手势实现的)和文字、使用货币、表达抽象概念、还有制作工具 。
能够认识到“我”的存在(所谓自我意识)的动物除了人还有长长一串:黑猩猩、大猩猩、海豚、鲸鱼、大象……
如果说具体的智力功能 , AI在各种棋类项目上已经完胜人类高手 , 即便是在诸如德州扑克和星际争霸这样的复杂决策行为中的表现也开始出现爆炸式发展 。
如果在今天 , 我们坚持要选一个客观指标 , 给人类一个万物之灵的心理慰藉的话 , 我会选提问“为什么“的能力 。
推荐阅读
- 条例|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有区别吗
- 材料科学|全国只有26所!这些以省命名的大学,到底有多强?
- 科学|两院院士评选"202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揭晓
- 图片|L1-L6学而思寒假科学课,入口已开启!
- 翻译|“天才”金晓宇已回家继续写作,复旦教授:值得佩服
-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2ESI我国院校排名更新,清北无缘榜首,华中大和武大排名下降
- 中国科学院大学|双非大学备受清北毕业生青睐,推免生5成来自985,7成毕业于211
-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药大:“教的好”也可评教授
- 合肥|北大教授:智商达不到110,不要幻想考上北大,去了也读不下来
- 分流|“读技校就是没出息”,某教授谈技校生未来,忠言逆耳,太现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