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想|云游式大学:构想大学的另一种可能

毫无疑问 , 大学应该同样看待每一位公民、学生和教师 , 把他们看成是追求真理 , 从而追求自我的人类 。 一味传授技能 , 无法实现在大学追求真理的使命 , 也远远跟不上科技颠覆大学的步伐 。
【构想|云游式大学:构想大学的另一种可能】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人文研究院院长、历史学教授戴维·斯特利在思考“大学的未来”时 , 根据现在的科技水平和商业趋势 , 提出了未来五种可选择的大学形态 , 随后他邀请了一群设计师、历史学家和教育研究学者共同扩充这种想象 。 最终他们依据组织、学制、技术和属性的不同分类 , 提出了未来的十种大学形态 , 分别是平台大学、微学院、人文智库、游学大学、博雅大学、接口大学、人体大学、高级游戏研究院、博识大学和未来大学 , 并将它们的具体执行方式写进了《重新构想大学:高等教育创新的十种设计》这本书中 。
《重新构想大学:高等教育创新的十种设计》 , [美] 戴维·斯特利 著 , 徐宗玲 林丹明 高见 译 , 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店 2021年8月
这十种大学形态考虑到了目前已经存在的大学创新和科技的发展 , 也试图为其他著述中提出的大学危机而思考对策 , 比如平台大学扩充了慕课的教育形式 , 接口大学则是将人机结合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作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之一 , 博雅大学则试图恢复中世纪大学的七种博雅技能 。
尽管看起来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想象 , 但是这种想象的确能让人为之振奋 。 经出版社授权 , 我们选择了其中的游学大学这一章摘编如下 , 小标题为摘编者所加 。 游学大学是为应对“零工经济”而产生的大学构想 , 旨在让学生在大学阶段就能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
原作者 | [美] 戴维·斯特利
摘编 | 申婵
01
游学大学 , 培养真正国际化的学生
“零工经济”描述了21世纪许多人的工作方式 , 他们并非完全隶属某家公司 , 而是在项目之间频繁流动 。 由于零工经济遍及全球 , 因此工人可能在工作地点之间移动 。 本质上 , 个人是独立承包商 , 但他们可以组团从事短期项目 , 项目结束后各奔东西 , 新的团队又围绕全球各地的不同项目重新组建起来 。 游学大学所培养的 , 就是在这样一个国际化的世界里工作的学生 。
由于工作不再与地点挂钩 , 因此游学大学既无所在 , 也是无处不在 。 它拥有一栋供管理人员使用的建筑物 , 但没有其他固定的物理空间 。 大学并不在某地扎根 , 没有容纳化学实验室、研讨室、演讲厅等的标志性建筑 。 学习地点在全球范围移动 , 具体取决于教授和学生在什么地方求索历练 。 也许他们的目标是解决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工程问题 , 也许他们正在调解美国某个城市核心区警察与社区之间的冲突 , 也许他们的目标是为某家跨国公司设计软件解决方案 。 学生可能会去肯塔基州的蒙蒂塞洛体验杰斐逊的杰作 , 去密西西比州的牛津探访福克纳的故乡 , 或者去雅典体验柏拉图的学园 。 “多地教育”是游学大学的指导思想 。
相应地 , 教师居无定所 , 他们环游世界 , 寻找项目 , 然后组建团队把项目做完 。 游学大学是这些教师组成的网络 , 他们在电子板上公布获资助的项目 。 教师是专业人员 , 除了在游学大学工作 , 他们还保持着自己的职业身份 。 他们向公司、非政府组织、文化机构和其他组织了解项目需求 , 然后组建项目团队 , 团队中的学生经验各异 , 有初学者 , 也有做过多个同类项目的高年级学生 。 教师偶尔联手 , 例如 , 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可能会一起工作 , 然后找一名写手或电影制作人把活动记录下来 。 这些团队在一起做项目 , 完成工作 , 然后解散 , 直至下一个项目出现 。 有些团队成员可能一起做过几个不同项目 , 但许多团队是一次性的临时安排 , 与电影制作团队差不多 。 学生在这些项目之间来来去去 , 也可能与几位教师一起工作 。 典型的项目持续四到六个月 , 学生每年完成两三次这样的任务 。 圆满完成十个项目之后 , 学生将获得文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