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5岁孩子超迷地铁,周末要坐上一整天,这位妈妈的做法令人意外( 二 )


脑科学家魏坤琳博士分享过父母在面对孩子好奇行为时 , 通常的三种反应:

  • 第一类是“消防员”家长——
当孩子举着一只蜗牛 , 说:“快看 , 它没有脚!”
他们大声呵斥:“哎呀 , 赶紧扔掉 , 这上面好多细菌!”
“唰” , 好奇心的小火苗一下被灭掉了 。
  • 第二类是“甩手”家长——
面对孩子的好奇 , 通常回应都很冷淡:“哦” “嗯 , 你玩吧 。 ” “不知道 。 ”
孩子的好奇表现被忽视 , 得不到支持 , 久而久之 , 就很少再主动探索 , 对新事物浅尝辄止 。
  • 第三类是“粉丝加助理”家长——
当孩子说:“快看 , 它没有脚!”
他们会说:“哇 , 你是怎么发现的?” “那他怎么移动呢?”“有没有其他动物 , 也没有脚却能走呀?”
这类家长当孩子有新想法时 , 会像粉丝追星一样 , 迅速反馈 , 给足鼓励 , 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支持 。
那我们应该做哪一类家长呢?
结果显而易见 , “粉丝兼助理”型家长 , 最能培养出有好奇心的孩子 , 而“消防员”家长对孩子好奇心的负面影响最大 , 甚至大于甩手家长 。
所以 , 在面对孩子好奇行为时 , 我们更应该充当粉丝加助理 , 而不是灭火员 。

父母|5岁孩子超迷地铁,周末要坐上一整天,这位妈妈的做法令人意外
文章图片

03 注意这两点 , 更有利于孩子好奇心发展 除了运用“粉丝加助理”型的应对方式外 , 发展孩子的好奇心 , 父母还应该注意这两点:
第一 , 保护、珍惜孩子的好奇心 , 宽容、接纳孩子的冒失行为 。
看到孩子啃拖鞋、舔地板 , 你会有什么反应?

父母|5岁孩子超迷地铁,周末要坐上一整天,这位妈妈的做法令人意外
文章图片

撒贝宁曾谈到和妻子李白的育儿分歧 。
一次回家 , 他刚打开门 , 就看到小宝宝拿着拖鞋津津有味地在啃 , 这一幕让撒贝宁大吃一惊 , 赶紧从宝宝手里抢过拖鞋 。
而作为妈妈的李白则站在一旁 , 淡淡地回应:“孩子只是在玩 , 啃一下也没什么 。 ”
除此之外 , 撒贝宁说 , 即使孩子在家舔地板 , 李白也不会制止 , 只要孩子没有安全问题 , 李白就不会干涉 , 这件事让撒贝宁大为不解 。
那拖鞋到底能不能“啃”呢?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 著名育儿专家蒙特梭利博士很早就给出了答案:能啃!
嘴巴是孩子了解世界的第一个工具 , 见到东西往嘴里塞 , 其实是口腔敏感期孩子的探索方式 , 他们用嘴巴感受味道 , 通过硬度获取信息 , 刺激 , 是正常且有益的行为 。
微生物学家玛丽鲁布什也说:“孩子们将东西往嘴里放的行为 , 可以使他们的免疫系统对环境发生反应 。 ”
所以 , 即便觉得很脏 , 也请父母们不要太过紧张 。 实在担心 , 可以冷静地引导孩子放下 , 寻找啃咬的替代物 。 粗暴干涉只会吓到孩子 , 增加孩子探索的阻力 , 甚至延长“口欲期” 。
珍惜孩子的每一次好奇 , 宽容、接纳孩子的冒失行为 , 才是培养孩子好奇心的开始 。

父母|5岁孩子超迷地铁,周末要坐上一整天,这位妈妈的做法令人意外
文章图片

第二 , 避免死记硬背 , 填鸭式教育 。
很多父母会带孩子逛博物馆 , 于是经常会有这样的场景 , 家长一边走一边追问:“你知道这个鱼叫什么吗?”“它产自哪里?”“属于什么科目啊?”总之 , 非常努力地想让孩子多记一些知识 。
这样的父母很尽责 , 但方式却不可取 。
博物馆更重要的意义 , 是启发孩子的科学思维 , 培养探究精神 。 单纯枯燥的记忆 , 只会打击孩子的兴趣 , 使其丧失好奇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