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会·校本学术研修 》(网刊)第二期( 五 )


2. 阅读 。 阅读可以帮助幼儿学习 。 鼓励孩子们复述他们读过的故事和童谣 。 这是对孩子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有力促进 。 但是 , 背诵和阅读不能作为任务分配给孩子 。
3. 倾听 。 倾听是一种自然的接受方式 。 孩子们总是对听故事和童谣很感兴趣 。 要经常听录音或听收音机 。 多听 , 必然会积累 , 在表达的时候就能获得丰富的素材和表达能力 。
4. 表达 。 沟通取决于表达 。 当进入小学 , 就进入一个新的社交圈 , 表达当然很重要 。 在入学前 , 老师有义务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 帮助他组织语言 , 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
(三) 小学
【教育|《学会·校本学术研修 》(网刊)第二期】1. 创造一个能激发兴趣的情境 。 在创造性教学的背景下 , 学生容易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 , 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 自觉学习 。
2.师生齐心协力 , 提升情感 。 老师经常和学生一起读书 , 和他们一起玩 , 和他们一起玩游戏 。 一年级学生乐于思考和交谈 , 并带头与老师互动 。 学生喜欢老师 , 老师也会喜欢学生 。
3.各种评价促进发展 。 恰当的学生评价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 学生多元、多渠道、全面的评价会让学生喜欢、想学 , 也是鼓励学生思考的方式之一 。
幼小衔接不仅限于家庭、幼儿园和小学工作 。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 , 包括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社区教育等方面 。 而其中的工作不是割裂的 , 是相互联系 , 相互渗透的 。 因此 , 我们必须做好幼小衔接 , 促进幼儿的全面和谐过渡 , 我们必须依靠各方力量的配合 , 才能真正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 。
让常态课不 “常态” , 让公开课更“公开”
东海县晶都双语学校 王兴明
常态课是我们的家常便饭 , 公开课则是偶尔的酒店聚餐 , 我们在上这两种课时 , 要把握好方寸和尺度 。 期待我们的一线教师要有正确的课堂观 , 让“家常便饭”更可口 , 让酒店大餐不伤胃 。
校长推门听课 , 常会遇到老师婉拒:校长 , 我这节课没有多少准备 , 你还是下一节课来听吧 , 最好明天再来 , 保证让你满意 。 老师为什么拒绝校长推门听课 , 因为好多老师的常态课太“常态”了:备课不足、内容不熟、设计不精、教具不足 , 甚至上一节课还有一点"尾子"要补 。 也就是说 , 我们教师的常态课就是“随意课” , 没有人来听课就是随随便便上的课 。
教师的常态课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 大家平时上的几乎都是常态课 ,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靠的还是常态课 。 像我们现在一些教师的“常态课” , 那绝对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 最终也会制约教学成绩的提高 。 那么常态课到底应该怎么上呢?我认为常态课应该不“常态” , 这样才是常态课应有的样子 。
第一要充分备课 , 反复推敲 。 不能因为没有同行听课、领导指点 , 就草草了事地备课 , 或者说不备课 , 拿着一本书或一份试卷就走进了课堂 , 这样的课虽说应付了学生 , 但绝对没有什么效率可言 。 教师的每一节课都应该精心准备:新课怎么导入、问题怎么设计、提问哪些学生、课堂怎么推进、最后如何归纳等 。 没有准备的一节课 , 没有对课堂进行通盘考虑的课堂 , 就会脚踩西瓜皮 , 上到哪里就哪里 。
第二要精神抖擞 , 活力四射 。 公开课我们老师都要对自己进行一番打扮 , 甚至都要化个妆什么的 , 但常态课我们许多老师就是一副松松散散、萎靡不振的样子 。 老师从思想上就不重视课堂 , 无形中会影响学生的情绪 。 课堂教学提倡用激情点燃激情 , 我们老师课堂上没有激情 , 何谈学生上课有激情?有激情的课和无激情的课效果是天壤之别 。 不管是常态课还是公开课 , 我们老师只要一走进课堂 , 马上就应该抖擞起精神 , 全力以赴准备战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