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无聊的、无效的“傻瓜式”问题,幼儿园老师每天都在问孩子吗?( 二 )



无聊的提问背后 ,
老师丢失了对孩子的“真诚兴趣”
在《幼儿教师工作时间分配的个案研究》中 , 关注到了幼儿老师一日活动的安排 , 老师的时间很零散 。
从入园后孩子们在室内的区域游戏开始 , 到午餐前的盥洗环节 , 老师要进行 10次活动转换 。 除了区域活动外 , 每项活动时长都 低于20分钟 , 工作时间极其零散 。
老师在这样频繁转换活动的过程中 , 除了教育活动外 , 加上其他的文字工作 , 额外的环境创设工作 , 还有各种琐碎到数不过来的事情要处理 , 老师们如果能把活动按照时间安排顺利进行好 , 就很不容易了 。
在这些日复一日的重复性工作中 , 在琐事带来的精力消耗中 , 几年下来 , 很容易丢失了对孩子的“真诚兴趣”!
真诚兴趣 , 就是真正的好奇 , 它不仅仅驱使老师们提问 , 而且会让老师提出对孩子们来说更感兴趣的好问题 。
葆有真诚兴趣的老师 , 对于孩子们的内在世界会有持续的热情和好奇 , 她在一整天的活动中 , 全身都像长了“眼睛”一样在关注:
他们今天发生了什么?
他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反应?
他付出了什么努力?
他的感受如何?心情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的老师会更了解孩子 , 因为了解孩子 , 也更会提出促进孩子们思考和发展的好问题 。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 我认为一个最本质的意义就是我对儿童真诚的感兴趣 , 对儿童的好奇是非常重要的 , 这个好奇感是驱动他去提问的一个非常宝贵的源泉 。 ”曾有一位有 七年一线工作经验的老师分享她对提问的看法 。
“生活中其实有两种好奇 , 一种是因为焦虑产生的好奇 , 另一种是因为真正的兴趣 , 而这才是真正的好奇 。 ” 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始人顾远说道 。
即使我们对孩子十分熟悉 , 我们也可能忽视掉孩子内在且隐秘的部分 。 但葆有“真诚兴趣”时 , 幼儿老师才会做到真正的好奇 , 不会让自己陷入繁琐的日常教学中 , 也不会假设自己对孩子了如指掌 , 而是不断地发现孩子身上那些新鲜的部分 。

兴趣|无聊的、无效的“傻瓜式”问题,幼儿园老师每天都在问孩子吗?
文章图片

低质量的提问背后 ,
是老师僵化的教学思维
除了封闭式的问题 , 老师们还喜欢提很多知识性、记忆性导向的问题 , 特别是主题活动中 。
如果要追本溯源 , 尽管很多时候老师往往是无意识的 , 但也反应了其“教学”思维 , 而这些教学思维的产生 , 与陷入参考教材而不假思索的依赖息息相关:按照教材的流程开展活动 , 提前记好活动中要提的问题 , 然后按照主题活动的框架推进 。
这样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方式 , 并不需要非常了解儿童的既有经验 , 也不需要孩子有较长时间的思考过程 。
而且老师们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教育经历中 , 知识性、记忆性的学习 , 几乎贯穿了整个学生时代 , 因此这样的思维习惯也会流露在和孩子的互动过程中:“叶子的颜色是什么”“有谁记得刚才老师说了什么”“我们学了哪几个数字”……老师们把“提问”当成了传递知识的“工具” 。
但是幼儿教育不只是“智识”的发展 , 还有情感的交互、身体的感受、精神的滋养 , 如果总把提问当作学知识的工具 , 结果就会导致我们忽视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 更做不出深度的课程 。
同样是关注“树” , 让我们看到另外一种问法:
“大树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
“你想为大树做些什么?”
“在你心中这个大树它是什么样子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