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靠名师、不拼生源,这所乡村学校让我们看到教育“突围”的可能( 四 )


文章图片

走出校门的孩子 , 还尝试联系卖牛肉汤的连锁店 , 但是连锁店有固定的供应链 , 没有接受孩子们的自制豆腐 。 但一次失败没能打倒他们 , 后来 , 在老师们的引荐下 , 孩子们联系了北京十一学校总校 。
2020年9月 , 十一联盟总校校长李希贵发现学校食堂卖豆腐的窗口特别火爆 , 这正是九小的浆水豆腐 。 除了总校 , 九小还和北京一家人气很高的农家乐签订了长期豆腐供应协议 , 并且为北京汇贤府酒店的招牌菜供应豆腐 。
除了普通的豆腐 , 九小的孩子们还在努力开发各类新菜品: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咖啡豆腐;有烹饪风格别出心裁的豆浆蒸蛋 , 甚至还开发了一系列产品 , 叫做“浆水豆腐宴”;还有的还学了点营养学 , 开发了用五种豆子混合研磨的豆腐、山泉水制作的豆腐等 。

乡村|不靠名师、不拼生源,这所乡村学校让我们看到教育“突围”的可能
文章图片

九小特制咖啡豆腐
在销售和宣传上 , 孩子们也亲力亲为:他们为豆浆编写广告语“九小豆浆赛过玉液琼浆” , 还为豆腐设计了编织盒样式的包装 , 豆腐售价20元一块 。

乡村|不靠名师、不拼生源,这所乡村学校让我们看到教育“突围”的可能
文章图片

其实 , 九小的孩子们不仅在“豆腐课”上要解决销售这种实际问题 , 校内的很多工坊与社团 , 也在鼓励孩子去真实社会关系中锻炼能力 。 也正是在这种真实情景中 , 孩子们体会到如何真正和人打交道 , 运营自己的项目 。
比如木工课的孩子也不输隔壁“豆腐工坊”的 。 他们的原料木材就取自怀柔本地 , 在老师的指导下 , 孩子们自己设计研发 。 在经历了一番市场调研以后 , 才决定量产尤克里里、滑板、手机支架、杯架等比较受欢迎的产品 。 现在 , 九小的这些产品已经成为十一盟校其他在北京的中小学中的畅销品 。

乡村|不靠名师、不拼生源,这所乡村学校让我们看到教育“突围”的可能
文章图片

还有的孩子们曾经希望通过人情 , 把商品“强卖”给老师 。 创美工坊的孩子就曾想把自己的手工皂推销给于海龙校长 , 他们说:“校长 , 我们觉得您需要这块手工皂 。 ”
换作他时 , 于海龙或许就会买下 , 但他故意要考验考验孩子们 , 便问:“为什么我需要?”
孩子们一时回答不上来这个问题 , 推销也自然失败 。 但是经过几天的思考 , 他们又找上门来 , 把自己的营销思路明明白白地讲了出来:“校长 , 我们观察到您皮肤比较粗糙 , 这块肥皂可以帮您去角质 。 ”
关切一般的推销 , 让于海龙爽快地买下肥皂 , 并且一直放在办公室显眼的地方 。
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 , 九小的孩子不仅学习了跨学科的各类知识 , 还对真实世界的运转规律有了切身体会 。 他们掌握的知识 , 积累的经验都能够在生活中真正派上用场 。
有位村民这样评价自己在九小读书的孩子:“我看我家这俩孩子 , 念完小学就不愁以后没有饭吃 。 ”
从“怎么教”转变到“怎么学” ,好教育要利用好身边的资源
每次谈到学校的教育改革 , 教育资源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现实 。 也让许多教育者 , 包括家长感到无奈 。
比不上人家的条件 , 孩子接受的教育是不是就注定比别人差?
九渡河小学的这些例子已经是对这个问题的有力反驳 。 追根究底 , 这不仅仅是因为九小设计出了一系列特色课程 , 更是因为实现了教育逻辑上的转变——从考虑老师怎么教 , 转变成让学生怎么学 。
作为乡村小学 , 如果从师资角度来评判 , 那九小的教育资源无疑是不强的 。 但是基于“让学生学好”这个理念 , 九小不仅课程上有了突破 , 老师、家长和乡里都因为学校而变得更加有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