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非营利教培:新东方走,好未来留( 三 )


资本市场倒是不这么看 。 此前“双减”政策出台后 , 好未来与新东方的市值一度蒸发了90%以上 , 而此时剥离了K9业务反倒被市场视为利空出尽 , 可以按照转型新业务重新评估公司潜力与价值 。 截至美东时间11月17日收盘 , 新东方股价为2.2美元 , 较最低点上涨31% , 好未来股价报4.53美元 , 较最低点上涨20% 。
“活下来没有问题 , 但不可能再重回巅峰了 。 ”前述好未来人士评价 , “股价和业绩的表现能达到过去一半的水平 , 已经顶天了 。 ”
抉择的内在逻辑
“双减”政策出台后 , 各家教育公司的动作如同人体遭受痛击后的本能应激反应 , 仓促转型 , 以求生机 。 这些转型策略往往多点开花 , 素质教育、成人教育、教育To B、智能硬件等常见的几条赛道上挤满了试图转型的公司 。
“濒死的人不会只抓住一根稻草 , 而是会同时抓住很多根 。 ”一位教育行业资深从业者说 。
在重要业务的发展方向上 , 新东方与好未来的基因与气质却让两家公司表现出了三个不同点:
其一 , 在首要业务的着力点上 , 新东方选择了大学生 , 而好未来则做中小学素养教育 。
俞敏洪在“双减”后首次公开亮相 , 是为大学生业务的品牌升级发布会站台 。 在这次公开亮相中 , 俞敏洪宣布 , 新东方将升级现有的四六级、考研、出国考试、教资、财会等培训项目 , 并拓展计算机等级考试、司法考试等项目 。 俞敏洪说 , 对新东方而言 , 这不是转型 , 而是坚守和回归 。
新东方以留学考试培训起家 , 在大学生中有极大的号召力 。 至今大学生备考课程还是新东方仅次于K12的重要业务板块 。 截至今年5月 , 这项业务共有39万名学员 , 客单价在1500元-48000元不等 , 粗略估计这项业务为新东方创造的年营收约90亿元 。
而在K12领域 , 新东方其实是后来者 。 与学而思这样的品牌相比 , 知名度与号召力一直是个问题 。 2019年新东方曾在内部整合品牌 , 将泡泡少儿与优能中学合并为新东方中小学 , 以提升新东方母品牌在K12的影响力 。
但这并没有太大的效果 。 “新东方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 , 现在的中小学生不认识俞敏洪、没听说过新东方 。 ”新东方在线的一位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感慨 。
对于好未来而言 , 中小学是它的基本盘 。 好未来创始人张邦鑫在近期发出的内部信中提出 , 继续将2岁-18岁人群作为主要服务的用户 , 提供素质教育、基于出版和数字内容的新型学习服务等 , 探索素质教育 , 它包括了人文美育、科学益智、编程、音乐、体育和美术等课程 。
好未来虽然也推出了主打大学生业务的子品牌轻舟 , 但轻舟在集团内的优先级并不高 。 一位刚从好未来大学生业务离职的人士对《财经》采访人员说 , 好未来已启动对大学生板块的裁员 , 今年上半年这项业务仍在亏损 , 好未来旗下的顺顺留学业务每周营收仅剩个位数的万元 。 如果大学生业务持续亏损 , 很可能在明年草草收场 。
其二 , 业内常形容 , 新东方重文、好未来重理 , 创始人一文一理 , 两家公司也是分别以英语和数学培训起家 , 但更关键是在科技的投入力度和积淀上 , 新东方与好未来也有差别 。
新东方意识到教育科技的重要性相对较晚 , 早期新东方核心决策机构里几乎所有人都是文科生 。 直到好未来等后辈加速布局在线教育、智慧课堂 , 新东方才重新调整方向 , 加大对教育科技的研发投入 。
2019年底俞敏洪和张邦鑫在一场公开对谈中谈到 , 新东方近两年的研发费用在10亿元以上 , 好未来的投入已接近20亿元 , 包括互联网、人工智能和脑科学等领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