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敏|“双减”后的课堂与作业质量怎么改变?( 四 )


所有前面作业过程的变量因子要起作用 , 都依赖于学生参与作业的能动认真程度 。如何能让学生们重视理解作业的重要性 , 认同或喜欢上老师们布置的各类作业, 一旦学生的作业积极性给调动起来 , 作业的投入产出比也会提升 。

林敏|“双减”后的课堂与作业质量怎么改变?
文章图片

“作业设计”与“作业实施”、“作业反馈”和“学生作业参与度”是紧密相联的四个重要环节 , “设计”引领着“实施”的路径与形式 , 而如何“实施” , 也直接影响着“设计”的执行与落地 , “反馈”则是“设计”与“实施”能否最后见效的关键一步 , “参与度”则是决定作业效率的最重要因素 , 没有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主体性的积极参与体现 , 作业的有效性只能是一句空话 。
作业有效性的公式
综上所述 , 我试着将上面的讨论转化成一作业有效性的公式:
作业有效性 , 作业的投入产出比的公式有四个主要维度变量:D是作业设计、F是作业实施、G是作业的双向反馈 , H是学生做作业的参与程度、M是作业的数量与时长 , 而Y便是作业的有效性、即作业的“投入产出比” 。
作业有效性或作业的“投入产出比”的公式是
Y=[(D+F+G)× H]÷ M
从这个公式可见 , 如作业量(或作业时长)是常数恒定不变 , 作业有效性的提高 , 就得依赖于好的“作业设计”、高效的“作业实施”、及时精细的“作业反馈” , 最后一个变量H非常重要 。
我们要更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参与共同建构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 通过适当地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与时长 , 努力去拓展创设更有新意创意的多元化的各类作业 , 减低学生对作业马虎不上心、应付了事的“厌倦感” 。
只有这几项维度变量共同合成作用 , “双减”背景下的“作业有效性”才能得到保障和提升 。

林敏|“双减”后的课堂与作业质量怎么改变?
文章图片

西外学生作品
我们在作业上还要再下功夫 , 抓作业的有效性就抓住了教学的“牛鼻子” 。 作业质量提升了 , 课堂上所教的 , 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要大胆减去无效或低效作业 , 但也要增强高效赋能作业 , 毫无思维含量重复式的大量抄写练习 , 偏题、怪题、超难题就是无效或低效作业 。
高效赋能作业是立足基础 , 与学生学习认知能力相匹配 , 但有一定的发散拓展度 , 能让学生去分析、反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 思维上跳一跳够得着 , 努力一下能按时完成的作业 。
而且通过这些作业的训练 , 学生不仅掌握了标准答案 , 也会生成“举一反三”、可以应对不同“变形题”的能力 。
高效赋能作业有着一般作业没有的“高附加值” , 这就是不仅仅停止于“知识点层面”的作业练习 , 而是将知识点关联题目作为“载体” , 更关注作业中知识点之间的网状联结、逻辑结构与知识理解过程中所需的高阶思维的技能与素养 。
成也作业、败也作业 , 作业的成效 , 直接影响着“双减”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质量 。
关注外滩教育
发现优质教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