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论|英语究竟如何启蒙?权威专家曹文详解三大关键词和一大误区( 二 )


所以我常和家长说 , 完全放下功利心 , 专注这件事本身 , 是不是给孩子带来快乐 , 给你带来快乐 , 增进了你们的亲子关系?一旦关注这件事本身而不再纠结学英语 , 其实英语的学习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 。
如果按我说的 , 每天坚持听/读20分钟 , 坚持半年 , 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 但是很多家长坚持不了半年 , 往往坚持一个月 , 发现没效果就放弃了 。
我分享我最近读过的一篇论文(Exploring a refined model of home literacy activities and associations with children’s emergent literacy skills) , 研究了在家里做语言启蒙时 , 自然输入法(比如 ,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给孩子讲故事、听孩子讲故事、谈论孩子的经历以及唱歌等)和直接教学法(让孩子不断重读新词 , 给孩子解读新词的意思 , 或者纠正孩子的错误)对孩子的语言技能发展的影响 。 研究发现 , 自然输入法是正相关的关系 , 即对孩子的语言技能发展有促进作用 , 而直接教学法是有负相关的关系 , 即越这么做 , 越学不好 。
双减以后 , 家长能拿出更多时间来陪伴孩子成长 ,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培训班的模式搬到家里来 。 所以 , 自然输入法应该是我们的首选 , 在父母英语不是很专业的情况下 , 借助绘本创造自然输入的场景是很好的解决方案 , 在这个过程中 , 家长要扮演的是孩子的阅读指导师 。
首先 , 阅读这件事是需要有亲情互动的 , 是饱含感情的;其次 , 阅读这件事需要随时随地发生 , 舒舒服服地发生 , 这些都只有在家里能够做到 。
#2 “习得”英语的方法论:
三大关键词、两大变量
在家庭里 , “习得”英语如何实现?我强调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兴趣 , 一切不能以牺牲孩子兴趣为代价;第二个关键词是亲子 , 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一起交流;第三个关键词是大量听 , 不要说、不要读、不要写 。
现在的英语启蒙说得更多的是学龄前的孩子 , 但其实无论什么年纪 , 英语没学好都要经历启蒙阶段 , 路径都是一样的 , 都得从大量的“听”开始 , 只是年龄大点的孩子大量听的阶段会短一些 , 小龄孩子时间长一点 。 大量的“听”肯定是英语启蒙的第一步 。
对于小龄的孩子来说 , 他只能“习得” , 没法“学得” , 不是因为英语的问题 , 是认知的问题 , 你不可能教他概念 , 他完全不能理解 。 对于小龄孩子来说 , 无论是英语启蒙还是汉语启蒙 , 都是靠“习得”的方式来做的 。
“学得”是指上了学以后的孩子 , 在小学低段还是可以“习得”和“学得”相结合的 , 但到了初中以后就比较难了 , 孩子的“学得”策略、意识都非常强势了 , 很难在不知不觉中学习 , 必须有强烈的目的性和方法论 , 有阶段性目标和获得感 。
其实“习得”没有什么高深的 , 因为所有的母语都是“习得”的方式学习成的 , 哪怕家长对英语教育完全无知 , 家长也会知道母语是怎么学习成的 , 其实就是以这种“习得”的方式让孩子学英语就可以了 。
大量听肯定是重要的方法 , 母语就是从听开始的 , 听了一两年多开口说话 , 所以英语也不可能听一句话就让孩子产出 , 这是违反人性的 。 连母语环境下孩子都要听一两年才开口说 , 听三四年才能说得利落 , 到了小学才能说得更好 , 更何况英语?
其次强调的是顺序问题 , 一定得按照“听说读写”这样的顺序 , 而不是像以前的传统英语 , 一开始就认字母、认单词、学语法 。
另外还有一个重点是场景化 。 家长不能让孩子听他听不懂的东西 。 比如 , 孩子学母语的时候 , 平时跟孩子聊得大多是生活中的场景 , 同时给孩子读一些中文绘本 , 每天晚上给孩子讲故事 , 讲故事的时候给他看图画 。 家长不会因为孩子不认汉字就不给他讲故事了 , 这就是母语的输入 。 而且家长不会考孩子 , 不会让孩子从小认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