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刚|中国故事|革故鼎新: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实验小学变身记( 四 )


粮草先行:未来学校空间打造
面向未来的智慧学习空间是未来学校的关键部分和基本特征之一,体现着满足教育需求、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适应多样化学习和符合绿色智慧等特点。未来实验小学也在教科院的设计和推动下,逐步打造多种多样的未来学校学习空间。
未来学校不应仅仅只具备教室、操场等一般学校所具备的教学空间,其物理空间将被重构。未来学校应具有八大中心:一是学习中心,其包括协作式学习空间、沉浸式学习空间、项目式学习空间、未来全科教室和未来学科教室;二是包含音乐舞蹈空间、影视戏剧空间、艺术创意空间的艺术中心;三是包含礼仪厅、围棋室、中医药堂和古琴室等的国学启智中心;四是创新中心,其包括物联网生态空间、创客STEM空间和3D打印空间等;五是包括行走游学课堂、职业规划课堂和社会校外学堂等社会践行中心;六是情绪行为中心,其主要用于引导学生情绪,缓解学生压力等;七是体能中心,包括游戏体感空间、运动体测空间和游泳馆等;八是生活体验中心,包括烘培空间、学生超市和家政学堂等。

丁刚|中国故事|革故鼎新: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实验小学变身记
文章插图
按照未来学校的空间设计,自2020年10月31日正式启动以来,未来实验小学外装已经全部完成,内部还在陆续调整建设当中。目前,图书、下沉式广场和一些配套工程还在建设中。未来,劳动教育基地、创客空间、人工智能实验室、融合教育课堂、电子阅读亭与绘画区、AI“双师”数字学习区、各种多功能教室、专业教室都将陆续在未来实验小学落成,为未来教育提供智慧的场地基础。
推陈出新:面向未来的课程建设
“未来学校建设的核心就是课程建设。”丁刚说。
未来学校课程的特征是契合、融合、联合,教科院对未来实验学校课程的加持体现在提供优质课程。双方合作从人的发展需求出发进行课程设计,提升学生的未来竞争力——小组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学习利用信息技术,学习人工智能、编程等;设立面向未来的课程,提升实践与操作能力。

丁刚|中国故事|革故鼎新:海淀区教科院未来实验小学变身记
文章插图
丁刚说:“我们将在传统的劳动、综合实践的基础上,把整个课程进行整合,更突出孩子的参与,侧重激发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孩子个性,培养孩子创新能力、想象能力 、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在面向未来的发展中,丁刚表示要坚持三个方面,保证教学质量。
将国家课程落地为特色综合课程
围绕合作办学思想,和平小学在坚持把国家课程有质量落地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活动将其打造为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
秋高气爽,凉风习习,在古朴典雅的大觉寺,一群群学生聚集在身披金甲的“千年银杏”前求知若渴,拿着纸和笔在聚精会神地记录着……这就是和平小学组织四年级学生进行的亲近大自然、感受家乡美的《走进大觉寺课程》。每年的春季和秋季,和平小学都会组织四年级的同学来到西山大觉寺,感受历史文化,收获多种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该课程是学校与大觉寺深度合作,开发设计的集语文、数学、英语、书法、信息、科学、综合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习课程。八百岁高龄的“老藤寄柏”、花大如拳的“古寺兰香”、奇异多姿的“鼠李寄柏”、年代久远的“辽代古碑”……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从植物知识到建筑特点,从历史文化到红色基因,从数学知识到游览感受,学生在实地学习中加深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