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年少已知“愁”滋味,你的心事为哪般?( 二 )


“其中有抑郁症或精神疾病家族史的 , 其患有抑郁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到4倍 。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张财溢说 。
生物学因素一般是很难预见的 , 而环境因素是相对容易观察和干扰的对象 , 其中最直接的是家庭环境 。 “一些家庭存在不当的养育方式 , 比如过度溺爱、放任型养育 , 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 , 其他都可以代劳或者放任 , 容易造成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 自我照料能力差 , 缺乏同理心等问题 。 在集体环境中 , 遇到挫折后不知如何处理 , 容易出现社交困难 , 体验更多的负面情绪;有些家庭还存在对孩子的虐待和忽视 , 包括身体、情感等多个方面 , 孩子缺乏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现在有的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 各种兴趣班占用孩子休息时间 , 甚至占用了他们的睡眠时间 , 这些都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发展 。 ”何凡解释道 , “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有赖于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 , 而生态系统不健康 , 如父母婚姻关系不稳定、亲子关系不和谐、师生关系不良、校园霸凌等 , 都是诱发青少年出现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的高危因素 。 ”
“此外还包括青春期的一些独有因素 , 如性激素波动、青春期自我评价偏低、自我认知的混乱和不稳定等 。 ”张财溢说 。
青少年尚处在稳定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 , 也容易受周围环境中消极价值观的错误引导 。
“一个被诊断为中度抑郁的女生经常跟自己的同桌讲学习很累 , 爸妈不理解自己 , 生活不快乐等 , 结果她的同桌也开始有了类似情绪 。 ”郭凤说 , “这当然有一定的偶然性 , 但也说明了具有相同特质和生活背景的青少年容易抱团取暖 , 个性不够独立的学生也常常容易卷入到别人的故事中 。 ”
出现问题既不能忽视 , 也不必夸张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青少年心理健康门诊 , 每年接诊量近5000人 , 其中六成是初中生 , 三成是高中生 。 “孩子们的心理疾病以抑郁症为主 , 还有焦虑症、强迫症以及学习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问题 。 ”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何蕊芳说 。
何蕊芳介绍 , 青少年面临学业、升学与交友等方面的压力 , 但是正值青春期的他们 , 身心都处在不稳定状态 , 时常感到彷徨和迷茫 , 而父母对这一变化没有充足准备 , 难免无意识地打压孩子的负面情绪 , 导致青少年心理压力增加 。
“一部分孩子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出了问题 , 甚至会主动要求家长带自己去找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寻求帮助 。 也有一部分孩子初期意识到自己可能出了些问题 , 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 直至逐渐失去自知力 , 出现了社会功能损害 , 这才引发家长、老师的关注 。 ”何凡说 。
“过来咨询的学生 , 主要是担心自己的心理问题会给父母造成负担 , 也担心自己的求助行为会被老师和同学另眼相待 , 这种‘病耻感’让他们不能及时寻求帮助 。 ”郭凤说 , “与之相反的是过度炫耀 , 有的学生在公共场所毫不避讳地谈论自己得了抑郁症 , 甚至会在朋友圈晒自己的诊断报告 , 这体现了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 。 ”
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的认知 , 不重视仍占大多数 。
“能够早期发现孩子心理问题的父母并不多 , 大部分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社会功能 , 如孩子的学业有没有受到明显影响 , 对于孩子的焦虑 , 烦躁 , 发脾气等情绪变化 , 很多父母会理解为孩子可能到了青春叛逆期 , 等青春期过去自然就好了 。 ”何凡告诉采访人员 , 有些经过病史采集、精神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 , 确诊孩子为抑郁症后 , 还有家长认为孩子是为了逃学而装病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