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今年9月以来,普洱市思茅区积极响应国家“双减”政策,普洱市思茅区各中小学发挥优势,在开展课后服务中充分挖掘利用当地非遗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后服务品牌,进一步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文章插图

思茅一小的学生正在专心听老师讲解无人机操作要领。
随着手中遥控器操纵杆的拨动,无人机模型平稳起飞,在1.5米高的空中悬停5秒钟,随后安全降落。在思茅区第一小学,“编程无人机”成了最受学生欢迎的特色课后服务。孩子们围着老师学着怎样调试程序,让无人机动起来,并按要求路线飞行。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孩子们都实现了亲手操控无人机起飞、旋转、飞行的心愿,更有不少孩子完成了穿越目标障碍以及平稳定点降落的高难度动作。

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文章插图

正在上编程无人机课程的思茅一小学生罗尹余。
“经过两节课的体验,我彻底喜欢上了无人机,因为它不仅能提高我的动手能力和专注力,还让我了解到了许多人工智能方面的科技知识。”思茅一小学生罗尹余高兴地说。

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文章插图

思茅一小古筝课。
把这项创意满满的课程加入课后服务中,也是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一项实举。除了编程无人机,思茅一小还开设了活力拓展课、哈尼刺绣、葫芦丝演奏、古筝、科学队长、中国古典舞等数十种特色社团,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力,不仅起到了“双减”的作用,还能让孩子们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文章插图

思茅四小的学生正在学习咖啡冲泡课程。
在思茅区第四小学,非遗与传承、国学文化与地方特色、科学与探究、阅读与表达、艺术与审美、思维与探究、体育与健康等全方位的课后服务内容开办得有声有色。各年级都有序地安排了特色班、科任教师的特色兴趣课,步行街校区开设了58个特色班、新时代校区开设了46个特色班,其中,非洲鼓、版画、手工制作、机器人编程、跟着大师学剪纸、国画、茶艺、咖啡、书法、围棋等课程备受学生青睐。

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文章插图

思茅四小国画课。
近年来,思茅四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重要的德育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普洱市非遗资源优势,聘请非遗项目传承人,开设兴趣班或课程传授非遗项目技艺,以学促教,因地制宜开展实践活动,着力培育有文化之根的时代新人。
将“非遗传承”融入学校教育,进一步丰富了“双减”政策后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非遗”技艺在青少年中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

学校教育|普洱思茅:非遗文化成为课后服务的文化宝藏
文章插图

正在上国画课的思茅四小学生和昕瑶。
“现在,我有更多的时间去陪伴家人和培养兴趣爱好。我还参加了学校的国画、古筝社团,可以与同学们探讨自己的见闻,增长自己的见识。”思茅四小学生和昕瑶一边画画一边说道,学校开设的这些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让她挑花了眼。
“手臂向外,后方抓水,非常好。”下午五点,在普洱第二中学游泳馆内,七年级的陶思睿正在练习蛙泳,全副武装的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正确的游泳姿势,一板一眼,练习得非常认真。“游泳课很好玩,老师教得也好,我收获很大。”陶思睿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