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零……”下课铃声响起 , 但五年级(4)班教室里的讨论热情丝毫未减 , “徐老师 , 这节课《刷子李》的讨论 , 我还想说自己的观点 , 在网络学习空间里面继续讨论吧!”“耶……”全班一阵欢呼声响起 。 像这样 , 孩子主动学习的场景在我们学校是一种常态 。
【过程|一块电子白板,唤醒五彩课堂】小小的改变 , 大大的触动
2008年 , 电子白板的互动课堂走进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 , 课堂上教师尽心尽力地讲授 , 孩子们睁大眼睛 , 屏息凝视 , 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 。 但是 , 教师提的问题 , 只有少数孩子表达想法 , 教师只能问:“他说得对吗?”“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 孩子们齐答“是” , 于是教师欣慰的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 。 却不知有的孩子的思维早就飞到了窗外 , 飞到了自己的童话世界里 。
转眼来到2013年 , 平板电脑进入课堂 , 从小环节着手 , 教师尽量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思考和展示 。 结果 , 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大增 , 原来爱走神的学生也变得专注 。
学校三年级语文《分桃子》一课 , 通过平板电脑动态记录了学生分桃子的过程 , 结合记录 , 学生们积极与老师、同学们分享自己思考的过程 , 课堂氛围活跃 , 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角” , 主动参与讨论 。 这小小的改变 , 给学校老师们很大的触动 , 课堂上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 , 学生们在想什么更重要 。 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 学生才有兴趣 , 课堂才有活力 。
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探究、交流的机会 , 我们改变教学流程 , 前置性学习+课堂学习+课后延伸拓展 , 让学生人人参与、同时参与、记录过程 , 及时反馈 , 动态管控成为可能 。
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 教学就从哪里开始
如何保证前置性学习的效果呢?网络学习空间有了用武之地 。 前置性学习阶段 , 教师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发布导学问题或微课 , 引导学生收集、筛选资源 , 开展自主学习 , 激活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 初步感知、自主建立已有知识经验和新问题之间的联系 , 独立思考形成初步认知 。 通过前测进行主观问题的收集和客观数据的统计 , 经过教师的分析 , 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起点和学生关注的问题 , 确定课堂将探究的核心问题 , 形成“学习任务单” , 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 比如 , 以前的语文课生字学习 , 需要任课教师一遍一遍地重复 , 强化记忆 , 现在教师根据课前自学测评数据 , 针对学生认识困难的生字 , 重点设计趣味性活动帮助其学习 , 课堂活泼、针对性更强 , 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生字 ,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
现在 , 学校的数学课、自然课、美术课等多门学科中都开展课前自学 , 通过客观数据的分析 , 为教师二次精准备课提供可靠依据 , 改变了原来凭借主观臆测和经验判断进行备课的方式 , 实现学生的起点在哪里 , 教学就从哪里开始 。
课堂教学进程改造 , 构建智慧学习场域
经过几年的探索 , 泡小西区的教师们通过线上线下融合 , 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壁垒 , 重构教学流程 。 “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正方形可以转化成圆形吗?”在六年级《圆的面积》的课堂上 , 任课教师在学生课前自学的基础上 , 引导学生大胆验证自己的猜想 。 学生根据观点自由组合、自主选择实物或者利用平板电脑现场模拟变形组合 , 每一组学生都非常投入 , 或在平板电脑上利用切割拼接图形 , 或利用圆形纸片折叠剪拼 , 或在纸上画示意图 , 讨论思路和方法 , 动手实践操作 , 记录探究的过程……
推荐阅读
- 过程|“双减”后的首个学期 期末考试“玩”出新花样
- 高考|高三学生,每个阶段特点不同,高三复习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 面试技巧|我和数学史有个约会(四)|加减乘除的演变过程,已拿捏!
- |STAR面试法:面试是一场问听观记的全过程,知己知彼方可稳操胜券
- 过程|强化检查评价 切实提升课后服务水平
- 过程性|“双减”后北京小学生首次期末考,原来还能这么“玩”
- 过程|双减后班主任建议:寒假给孩子补这7样,下学期突飞猛进
- 教师|德育过程的规律有哪些?
- 乡村教师|上海家长12年折腾孩子读书,分享过程引家长共鸣,直言“受够了”
- 过程|2022国考面试该怎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