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张进:缓解家庭焦虑,还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空间( 三 )


第三 , 我们跟家长说 , 先别忙着给孩子治疗 , 先把自己活好 , 调整自己的三观 , 真诚面对自己和人生 , 不要显得是在为孩子牺牲 , 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榜样 。 父母死气沉沉、唉声叹气、悲观绝望 , 对孩子的打击是致命的 , 这才是孩子真正的焦虑源 。
第四 , 不要拼命想控制孩子 , 家长要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空间 。 不要动不动就评判 , 要允许、接纳、肯定 。 说实话 , 很多家长自己都不知道 , 他们控制孩子 , 原因是自己处于焦虑之中 。 我经常对家长讲:“你们要想办法解决自己的焦虑 , 不要通过控制、折腾孩子来缓解自己的焦虑 。 ”很多家长觉得我这句话很刺耳 , 但仔细想想 , 就是这么回事 。

刚才说的是家长 , 再说说孩子这一块我们怎么做的 。
第一步先得让孩子愿意自救 。 用什么办法 , 能够让孩子们放下手机 , 拉开窗帘 , 走出家门?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尝试 , 比如 , 劝孩子们看病、吃药、做心理咨询、做团体辅导 , 效果都不好 。 后来我们启动了“青少年劳动成长计划 ” , 简单地说 , 就是把孩子们组织起来 , 让他们一起干活 , 挣钱 。 为此我们专门创办了“渡过青春号” , 这个公号从写稿到编辑到排版、美编、音频、视频、直播等等 , 全部由渡过的孩子们自己完成 。 慢慢的孩子看到了自己的价值 , 开始打开自己 , 状态激活了 , 愿意自救和求助 。 这是第一步 。
第二步 , 给孩子们安全感 。 抑郁的孩子安全感都很弱 , 把他们聚在一起 , 让他们能够表达 , 并互相看见 。 最早的时候 , 我们曾经给孩子们开“控诉大会” , 当然这个名称不恰当 , 家长有意见 , 我们就改了 。 其实控诉不是目的 , 而是让他们敢于把内心多年积压的委屈宣泄出来 , 这就是疗愈 。
第三步 , 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 问题和机遇都是同时存在的 , 要看见每个孩子 , 从他们存在的问题中 , 发现隐藏的资源 , 以此来设计个性化疗愈方案 。 把每个孩子作为独立的人格主体 , 不是急着单向改变他们 , 而让他们成为改变的主人;要全员参与制定规则 , 然后用行为主义的方式 , 激励孩子们遵守规则 , 学会自律 , 最终获得自由 。
这个过程中 , 不能说教 。 要用各种方法 , 通过身体的体验和表达 , 让孩子们自己去悟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 从而自己选择该怎么做 。
第四步 , 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人际链接的能量场 , 让他们学会寻求团体支持 。 有冲突没有关系 , 吵架、打架都没关系 , 因为冲突是相处的契机 。 在冲突中学会合作 , 在合作中拓展秩序 。 在这个过程中 , 让孩子们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 重构认知系统 , 甚至修复创伤 。

以上这些 , 是我们三年来的探索 。 有很多挫折 , 很多故事 。 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 , 这么多孩子聚在一起 , 有时候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 。 一次 , 我们在海边做活动 , 一个孩子唱歌抢话筒没抢到 , 一个人赌气朝海里走 , 没人留意 , 幸亏海水湿到胸脯时 , 她怕了 , 自己走了回来 , 我们知道后吓得要命 。 还有一次在山里 , 一个孩子想跳山被拉住 , 说你这样就把渡过害了 , 孩子想了想就下来了 。 还有孩子一时情绪失控吃了药 , 赶紧送到医院去抢救等等 。 很多这样的事 , 好在有惊无险 。
此外是陪伴伦理问题 , 我们也特别小心 。 陪伴者和医生、咨询师不一样 , 有自己独特的伦理 , 这方面我们正在探索 , 比如如何保持边界 , 如何恰当介入对方生活等等 。 最起码的底线是不伤害 。 这方面 , 我们以自身能力为约束 , 以敬畏之心设边界 , 正慢慢规范起来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