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北大老师: 超30%北大新生被“空心病”缠住, 到底是谁的问题? | 文化纵横( 二 )


在对中小学生的调查也发现了类似的情况,中科院心理所做的国民心理健康的研究发现,26.4%的中小学生有抑郁的状况 。这和我自己在公立学校、国际学校调查的结果也是相似的 。
▍空心病:价值观缺失所致的精神障碍
在6年前,我做了一个“时代空心病和焦虑经济学”的演讲 。焦虑经济学说的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焦虑和恐惧更好卖的 。
今年铺天盖地的在线教育广告中,有一句我印象很深刻的广告词——“您来,我们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们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这是赤裸裸的恐吓 。这些逐利的资本疯狂追求利润,垄断正是导致教育的内卷和剧场效应原因之一 。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就观察到,无论是中小学生,还是大学生都可能出现出现了空心病的状况,我也把它叫做“价值观缺失所致精神障碍” 。它有这么几种主要表现:
1. 抑郁
有空心病表现者,大都有抑郁症状表现 。所以常常被精神科医师诊断抑郁症 。而现在的抑郁发生率高达26.4%,是特别可怕的事情 。想想看,假设一个班级40个人,其中有超过10个人会到病理性抑郁的程度 。
实际上,无论是国际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越是所谓的好学校,这种比例就越高,而且服药效果并不是很好 。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孩子的问题不在生物层面 。
2. 孤独
然后现在的青少年有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感觉人生没有价值和意义 。来到我心理咨询中心的一半以上都是儿童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他们坐在沙发上,说人生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对任何事情都无感,没有什么事情能让他们感到开心快乐 。
【空心病|北大老师: 超30%北大新生被“空心病”缠住, 到底是谁的问题? | 文化纵横】世界上这么多好吃的、好玩的、美好的和幸福的东西,都不能打动他们 。他们感觉自己和这个世界没有联系,觉得世界可有可无,自己也可有可无,也因此很容易去轻易地放弃自己 。
与其说是因为抑郁引发了这种感受,还不如说是这样的感受引发了抑郁 。
3. 自我缺失
在这种孤独感的背后,是长期没有解决的自我认同问题,缺少支撑他们生活下去的积极的价值观 。
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在青少年期,有这种困惑还是很常见的,因为自我发展本身就包含自我同一性、自我认同的问题,这个我不觉得是病态 。但问题在于这种状况在这些孩子身上可能持续很长时间,甚至可能持续一生,对人造成很大的困扰 。
4. 外部认同
那么,在自我缺失的情况下,孩子只能从别人的肯定当中看到自己的价值,所以就拼命追求别人对自己的肯定 。那怎么能被肯定,就是成为别人希望你成为的人 。
别人是谁?是父母,是老师 。老师希望他做乖学生,他就做乖学生,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让所有人都喜欢自己 。但是这样活着特别累,因为活在别人给的人设里,不是自己想要的样子,也为取悦所有人而活 。
5. 被评价的恐惧
寻求外部认同久了,每天都在被评价(考试成绩,排名)以后,又会产生对被评价的恐惧 。
大概在16年的春季学期,我和一些我认为有空心病特征的同学做团体咨询 。这些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同学说:请不要夸赞我,肯定我,“你现在可以肯定我,下次就可能会否定我,我们讨厌被评判 。”
对孩子来说,从小到大被评价,到处参加考试,一路一直考第一就很爽吗?不是的 。你知道比考第一更难的是什么吗?是每次都考第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