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病|北大老师: 超30%北大新生被“空心病”缠住, 到底是谁的问题? | 文化纵横( 五 )


第二,是要回归本心和良知 。
我的博士论文是在监狱做的研究,有些寻衅滋事的罪犯会被关进单人牢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但就是没有人和他说话 。一个礼拜还行,但两个礼拜人就崩溃了,保证书、检讨书就写出来了 。
可是历史上有很多革命斗士,能够经受这种精神折磨,比如江姐,方志敏,也包括纳尔逊·曼德拉等 。为什么他们没有崩溃,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因为他们有理想和信仰,知道自己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
所以,理想、信仰、价值观对一个人的支撑作用是非常重要和强大的 。
中国人怎么看本心和良知?中国人说,良知是人与生俱来的观念 。比如孔子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孟子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 。”王阳明作了总结阐述,就是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 。
所以我觉得,当你物质没有满足的时候,就先吃饱穿暖;当物质满足之后,我们就要升级心灵,去让自己做有价值和意义的事情 。中国文化讲究天人合一,能不能帮助别人,对社群,对国家,对民族有贡献,这就是我们的意义 。
比如我是一个科学家,那么我就用自己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困扰人类的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度 。所以在这样一个焦虑的时代,找到自己的良知,可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强大,也能寻找到自己的幸福 。
“空心病”正在毁掉一代年轻人
▍30.4%北大新生厌恶学习,只因得了“空心病”
我做了20年精神科医生,我刚做精神科医生时,中国人精神障碍、抑郁症发病率是0.05%,现在是6%,12年的时间增加了120倍 。这是个爆炸式的增长,我觉得这里面有非常荒唐的事情 。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教育,对不起,我接下来要说的话可能要得罪各位,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孩子成长,还是在毁掉一代孩子?
清北,似乎是很多鸡娃爸妈的终极目标,但是,可能大多数鸡娃爸妈并不知道下面这组数据 。
北大一年级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和人生没有意义,我现在活着只是按照别人的逻辑这样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极端的就是放弃自己 。
这些特别优秀的年轻人,成长过程中没有明显创伤,生活优渥、个人条件优越,却感到内心空洞,找不到自己真正的想要,就像漂泊在茫茫大海上的孤岛一样,感觉不到生命的意义和活着的动力,甚至找不到自己 。
这背后的根源到底是什么?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精神世界却越来越贫乏和苍白?
▍我不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是我曾遇到过的一个个案 。非常优秀的学生,以他的智力、性格、为人处事的情商,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科学家、优秀的学者 。但是我们和他父母,和他所有的老师一起努力了四年,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让他真正好转起来 。
这样的个案,我在过去三四年中经历了很多,而且越来越多,让我想到一个词,叫做“空心病” 。
“空心病”是什么意思呢?我征得一些典型个案来访者的同意,把他们写给我、说给我的一些话,念给大家听:
我感觉自己在一个四分五裂的小岛上,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要得到什么样的东西,时不时感觉到恐惧 。19年来,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也从来没有活过 。
一位高考状元在一次尝试自杀未遂后这样说到:
学习好工作好是基本的要求,如果学习好,工作不够好,我就活不下去 。但也不是说因为学习好,工作好了我就开心了,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我总是对自己不满足,总是想各方面做得更好,但是这样的人生似乎没有头 。

推荐阅读